广州统战 前天
      荣誉,与广州同行。11月22日下午,2021年广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大会隆重举行。孙峻岭、陈新滋、何敬麟、何德华、连运增、肖国伟、应光国、林志隆、钱拉·科隆、容一思、黄少媚、捷成汉、蓝钦扬等13人(以姓名笔画为序)加入广州大家庭,成为第十七批广州市荣誉市民。
三十五载,群英荟萃,星耀羊城。广州市是全国第一个授予荣誉市民称号的城市,也是全国最早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对授予荣誉市民称号工作予以规范的城市。自1986年广州市正式开展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活动以来,共有17批462人获得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他们为广州的实业投资、科研创新、慈善公益、人文交流等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交往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正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机遇。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在这里寻梦、筑梦、园梦,助力广州构建枢纽之城、实力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机遇之城、品质之城。

荣誉市民为广州创造多项“全国第一”
1979年7月,广州市授予美籍华人许志俭“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对广州市机械化养鸡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自此,“广州市荣誉市民”正式写进广州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从1986年起,广州市委、市政府把授予荣誉市民的工作提升为一个正式、重要的活动来举办。35年来,广州每前进一步,都有荣誉市民的功劳。荣誉市民不仅为广州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促进了人们现代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第一个机械化养鸡场、第一家“扬手即停”中外合作出租小汽车公司、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五星级酒店、第一家现代化奶牛场和乳品厂……荣誉市民曾为广州创造的多项“全国第一”,更是成为广州侨务、港澳台和外事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广州是全国著名的侨乡都市,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归侨、侨港澳眷属近400万人,其中市内归侨侨眷、侨港澳眷属近160万人,占广州市户籍人口20%,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近240万人,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大洋洲及港澳地区。港澳同胞、华侨华人和外国友人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是国家对外交往的桥梁,是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广州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授荣工作则是给予了港澳同胞、华侨华人、国外友人应有的尊敬,充分肯定了他们所作出的贡献,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也感召了更多的人参与广州的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陈新滋来自中国(香港),今年获得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陈新滋院士是国际知名的有机化学专家,在手性药物等研究领域成绩突出。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拥有中国及外国专利授权共127项,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具有较高的国际学术声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新滋
陈新滋作为荣誉市民的代表在致辞中说:“我去过世界上大部分有名的城市,但是最终还是特别喜欢广州,觉得这里才是我把根留住的家。广州是一座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千年的岭南文化缔造出了这座包容开放、敢闯敢拼的城市。”
广州市荣誉市民“科技含量高”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发现,过去6年,因为发展广州市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而获得荣誉市民称号的共计14人,占比为35%。这是广州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缩影。“十三五”以来,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两大科技基础设施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两大国家级平台挂牌运作。国家科技企业近三年入库备案数全国城市第一,穗深港连续两年联合排名全球创新集群第二位。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蓝钦扬今年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在蓝钦扬的推动下,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于2015年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成立,作为新方联席主席,蓝钦扬指导研究院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搭建了广州与新加坡科技人员交流合作的平台,吸引了中新两国多名院士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项目,实现了知识产权的国际双向流通。2018年,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被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并于2020年入选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名单。截至2021年1月,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申请专利72项;发表论文95篇,其中SCI收录67篇;获批政府纵向项目23项;产生46项新产品新工艺。

孙峻岭刚刚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他是美籍华人,祖籍是河南禹州,现担任广东瀚阳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瀚阳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地铁6号线高架、白沙河大桥、广州地铁21号线高架……孙峻岭主导的代表项目记录了广州交通的发展脚步。他说:“广州是我的第二故乡,能够为广州做一点点事情,是我最大的心愿。”

孙峻岭为中国中小跨度桥梁引入现代桥梁工业化3.0技术,在国内首次突破了桥梁节段预制三维线形控制理论与新一代智能精确测量方法,推动“连续刚构无支座完整性结构体系”技术在轨道交通、铁路行业的应用等,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2项。
汇聚“高精尖缺”人才,广州正全力建设“近悦远来、拴心留人”的全球人才高地。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到2025年,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2万亿元。接下来,广州将实施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培育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汇聚世界生物医药的“顶级大脑” 
如果从行业上分析,过去6年在科技创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市民中,来自生物医药行业的占比高达50%。这些生物医药行业的“顶级大脑”,为广州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约10%。2020年,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达3.8%,其中,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占地区GDP超5%,已成为广州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广州现有生物医药企业5500多家,总数保持全国第三。2020年生物医药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5家,总市值超过300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去年,广州市获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生物医药创新城市。米格尔·埃斯特班(外文名:Miguel A. Esteban)是广州市第十六批荣誉市民,国籍是西班牙,现担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米格尔·埃斯特班是我国“973”项目首位非华裔首席科学家。他不仅先后独立承担“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各类基金项目18项,而且利用自己熟悉欧洲科研环境与资源的优势,带来了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

第十五批广州市荣誉市民米奇·托特雷拉(Mickey Tortorella)来自美国,是美国辉瑞跨国制药公司前资深首席研究员、美国杜邦制药公司终身研究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药物研发中心首席技术执行官。

米奇·托特雷拉是国际骨关节炎、金属蛋白酶生物学和药物开发的知名专家,是华南地区新药研发和生物医药产业升级的关键人物,也是广州生物医药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的引路人。多年来,他为广州培养了一支具有强大新药开发研究能力的研发团队,成功构建了广州药物化学、结构生物学、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专业化的药物研发平台。

在聚集生物医药高端人才方面,开岛十年的生物岛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生物岛实验室已引进国内外15位院士紧密合作,引入95位PI(学术领头人),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创新队伍。其中高层次人才204人、PI(学术领头人)95人。其中,上半年有15名科研人员获黄埔区安家费640万元支持,3名科研人员获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2名院士获人才优粤卡。

展望“十四五”,根据广州“十四五”规划,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将着力推动医学、医药、医疗“三医融合”,打造万亿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编辑丨蔡银萍编审丨程传波来源丨南方日报、南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