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十六)侨胞的心意一点儿都不能少!

来源:北京侨联 今天(2020年2月23)

2月5日,北京市华侨事业基金会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表示愿意捐款人民币50万元用于购买防护服

这可让大家犯了难,眼下医用物资严重紧缺,尤其是口罩缺口巨大,全球早就“一罩难求”了,更别说防护服了。到哪儿找这50万元的防护服去呀?

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海外联谊部金古月主动请缨,接下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她说:“大家都在不分白天黑夜地战斗,我绝不能落后!”
“赶紧找呀,不停地加群。医院群、经销商群、厂家群、国内群、国外群……,各种群,各种问,问到没人搭理我为止。”

一定得完成这个任务吗?
“那当然了。侨界人士有捐赠的意愿,咱们侨联就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份爱送到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心里!
最终,她竟找到了数十个购买渠道。
渠道有了,还得从中挑选出符合标准、能发货、发货快的产品和供货商。
这就非常专业了,涉及到审查营业执照、厂家资质、品牌、型号、国标、美标、欧标等等。
为此,她打了近百通的咨询电话、上网查询了无数次的专业知识。

抗疫的事儿绝不能等

2月8日,金古月迅速在捐赠专班会上汇报了情况。
战“疫”时期,“时间就是生命”、“抗‘疫’就是和死神赛跑”,这些抗“疫”观念已深深植入每个侨联人的心中和行动中
我们目标就是仓储做到“零库存”。确保捐赠物资第一时间发挥最大作用。
我们深知,早1分钟将这批防护服送达战“疫”一线,意味着医护人员早一分钟得到有效防护!
当然,时间短、高效率并不意味着这是拍脑袋的决定。
会前,我们请多位侨界专家对产品和供货商进行了把关。

在捐赠专班会议和领导班子碰头会上,大家都充分发表了意见,一致同意购买1000件杜邦生化防护服。

物资运输,使命必达

2月15日,让大家心心念念的第一批防护服终于到达北京侨联。
下面,该物资运输组上场了。
在整个环节,接触人员最多的就是物资运输组。

我们的目标是“零感染”。
捐赠物资是为了抗疫,绝不能因为抗疫而染疫。

因此,运输组的每位工作人员及家属,首先确保在14天内没有任何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及湖北武汉接触史。
同志感情再深,特殊时期再想贡献力量,也得先隔离,这是铁的纪律。
其次,每位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手套。仓库必须保证通风。所有的办公室、仓库,每日必须用酒精消毒两遍。

捐赠专班所有人和场地做好防护,这是前提,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在运输组,每位成员还有一句口号熟记于心,那就是:物资运输,使命必达。
以这批防护服为例,30多个大箱子,由于运输搬运几乎全部破损,必须先用胶带一一粘贴牢靠,再拆开进行清点。
清点时,要保证防护服外包装完好,再逐一核对清点品牌、型号、大小和数量后,再进行一次交叉清点。最后,把防护服整齐码放入箱,并做好记录。
李静怡、李璐、戴争芳、翟永峰四位同志一齐上阵,花了三个小时才完成清点入库的工作。

期间,还得一路小跑回到办公室进行收集疫情情况、信息发布等工作。
经过认真清点,第一批防护服少了5件。

 

现在每个侨联人都是战士

由于物流不畅,2月16日,第二批物资才到达北京市侨联。
这次负责搬运和清点工作的同志包括马宁、李静怡、金古月、赵宏生等同志,货物一到达马上开始清点工作。

战“疫”时刻,这里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干部、无论男同志还是女同志,每个侨联人只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战士!
当捐赠专班成立时,没有一个侨联人犹豫,没有一个侨联人退缩。“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我们虽然上不了“抗疫一线”,但我们可以成为最好的“搬运工”。
当张琪不分白天黑夜地联络海外,当李开华冒着鹅毛大雪前往机场接货,当王鹏文、马宁披星戴月地清点货物……

这一切的一切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尽侨联所能,汇侨界力量,助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二批防护服经清点后,确认少了6件,加上上一批少的5件,一共11件。

通过与供货商、物流公司和厂家的反复沟通和核对,最终厂家同意补发11件防护服。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多,大家才拿起筷子吃午饭!
这就是少了的11件防护服的故事。现在,这1000件防护服早已送达防疫一线,投入使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