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江南——中华文化走出去”启动仪式上,中外嘉宾沉浸在清雅别致的江南文化意蕴中。
海闻摄
为期4天的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日前在上海落幕,“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城市群”概念,将江南文化的讨论推向新高度。以江南文化为文化根脉的上海,也正向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迈进。江南文化有着怎样的深刻内涵?如何向世界展现“江南文化”这块金字招牌?专家学者和实践者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江南文化是纽带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强调,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充分激发上海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建成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努力使“上海文化”品牌成为上海的金字招牌。
在出席长三角文化产业博览会论坛的专家看来,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成长基因,以江南文化、大运河文化为共同纽带,长三角区域结成紧密的共同体,既有历史文化的渊源也有现实经济的基础,更有市民心理的引力。站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期,江南文化在新时代要焕发出新活力。
“光是‘江南文化’这四个字,就已经让人感到非常鼓舞了”,著名作家王蒙认为,对许多文化人而言,江南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品牌,更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段重要历史。王蒙说,江南近现代在产业、服务业、商业方面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处处走在前面、奔向全面小康的发展,说明江南文化又是一个象征劳动效率、科学技术和匠人精神的概念。从名人、景点、碑亭、书籍、寺庙、道观,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日常民俗,长三角有太多太多的文化载体,但在王蒙看来,文化更重要的表现在于人。“我相信,我们不但会有各种物质的产业的成品,而且完全可以做到使长三角地区这些城市,成为文明的典范、文化的典范、世道人心的典范和贯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典范。”王蒙如是说。
江南文化是高地
提到江南文化,就不得不说自成一派的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是根,上海文化是叶,只有江南文化根深,才让上海的文化品牌枝繁叶茂。”上海社联主席、研究员王战认为,江南文化堪称继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后中国文化的第三座高地。其独有的移民文化与融合的宗教文化支撑商业活动,提升了古代长三角地区商人的地位,改变了人们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并进一步影响了海派文化的崛起。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可谓光彩夺目。江南文化,如何做到从中华文化的百花园脱颖而出?现今对打造上海文化品牌,又有什么意义?
学者将目光投向历史深处。纵观历史,两晋南北朝政治中心转移,吴越文化与南迁而来的中原文化相互交融,脱胎换骨,逐渐形成生命力强劲的江南文化。北宋末年,中原王朝遭遇靖康之耻,重演退守一幕,江南却因祸得福,随经济中心南移完成走向全面腾飞。至南宋,民间已盛传“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到明清,江南更是成为财赋之地、人文渊薮。近现代,西风浸染,作为桥头堡的上海,在江南文化基础上又熔铸出海派文化。而作为母体的江南文化,也因不断变革和创新,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燕爽在论坛上表示,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一脉,创造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江南文化,这一文化处处体现着诚信、开放、包容的区域精神体质。
江南文化走出去
不仅要研究、挖掘好江南文化,同时也要向世界推广优秀的江南文化,让更多人通过长三角地区独有的文化形式和技艺,知江南、爱江南、忆江南,这是更多实践者的追求。今年9月,由上海市政府新闻办牵头,联合上海市文联、东方网等单位共同创意发起的“艺江南——中华文化走出去”项目在上海松江广富林朵云书院正式启动。
“艺江南”以创新方式、创新手段,生机勃勃地传播江南文化,让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在交流中互动互鉴、交相辉映。在启动仪式上,主办方为来自上海驻沪领馆的领事和外企高管们准备了一场独具韵味的江南文化午茶,外宾们观昆曲、听古琴、品香茗、体验非遗木刻水印技艺,都对江南文化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埃及驻沪总领事哈立德·优素福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场活动真的让他沉浸在江南文化之中。中国和埃及都拥有灿烂的传统文化,通过参加“艺江南”活动,让他对江南文化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希望今后能将这么好的文化项目带到埃及。
走出去,收获连连。9月22日,“艺江南·江南百工”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外巡展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和郑和·朵云轩(马六甲)惊艳亮相,集中展示了花丝镶嵌、木版水印等长三角地区数十种非遗作品和技艺。数位海派非遗手工艺大师现场进行展示展演,向当地民众介绍和推广中国非遗文化,现场互动很是热闹。10月12日,“艺江南·金山农民画京都展”走进日本京都,展出75幅金山农民画,题材覆盖上海金山乡土人情、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保科丰巳面对一幅幅农民画杰作,连说“太令人感动了”。
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根源,上海则是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未来,发源于上海的“艺江南”还将不断扩大朋友圈,搭建更多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更多优秀文化资源走出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12月10日第08版 海外网 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