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2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这样说道。
面对天空,中华民族从不缺少诗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充满了对寥廓苍穹的浪漫想象。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以纪念明朝的士大夫自制火箭“飞天”的壮举。那时的他决不会料到,自己为了梦想的奋力一击,为后世留下了飞向太空的启迪。
圆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上下求索的力量源泉。在积贫积弱的年代里,一些人断言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缺少创新的种子,根本无法长出科学的果实。如今,“嫦娥”绕到了月球背面,“天宫”翱翔在广阔太空,“到2030年实现整体跃升,中国将跻身航天强国之列”……梦想的光芒穿越了千年的历史,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中国人飞天揽月的追梦之旅,浸透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青春、智慧和汗水。60多年前,当中国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军人组成的十万航天大军汇聚在西北荒漠之时,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工业基础上,无数年轻的臂膀在茫茫戈壁滩上挺起了中国航天的脊梁。随后几十年的岁月中,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国内环境如何错综复杂,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埋头苦干、奋发图强,他们深知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从“东方红一号”开启中国太空时代,到返回式卫星技术为载人航天奠定坚实基础;从“嫦娥一号”迈出中国探月征程,到北斗导航打造属于国人的首个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一座座里程碑镌刻了中国人民迈向太空的坚实步伐。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从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野来看,中国航天的每一步,都在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站在中国航天的新起点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中华民族几千年逐梦历史的文化滋养,有中国航天的科学大家、领军人才、青年才俊和创新团队的锐意进取,有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在人类探索太空的“新长征路”上,中国一定会走得更远更稳。(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