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姚祺】
近期,在马来西亚华文学校中流传的一封公开信,使远隔重洋的台湾高校届有些如坐针毡。这封名为《为我们的孩子着想》细数了为什么不能送孩子去台湾念书的7大理由,在马来西亚华人圈子,特别是有即将念大学的学生及其家长群体中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在台留学外籍生第二大来源地的马来西亚出现这样的声音,难怪台湾高教届要会紧张。不过事实上,根据台湾“统计处”公布的资料显示,最近10年赴台湾的外籍生数量处于稳步增长之中。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成为吸引外籍生的主要动因呢?台湾高校留学产业又面临何种挑战?作为在台湾读博的陆生,又曾在马来西亚考察,也听身边人不断吐槽台湾教育,倒是很愿意说一说这事儿。
海外侨生的理想选择
“侨生”这一概念源自“侨胞”,即早年远赴海外定居的华侨同胞。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等一干革命先辈在发起推翻满清统治的多次革命中,海外侨胞扮演重要角色,不仅捐款捐物,更有不少身先士卒加入革命队伍,其中不乏壮烈牺牲青山埋骨。因此,民国政府早在1926年即设立“侨务委员会”,1921年颁布《侨务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侨委会下设侨民教育处和教育指导科,分管侨胞归国教育等事务。“侨生”概念即在此时产生。
1946年,民国政府指定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将侨务列入“基本国策”,其中明确规定了“奖励或补助侨民教育事业”。1949年国民党当局败走台湾后,虽然因所谓“动员戡乱”实施“戒严”体制而冻结了“宪法”,但侨务和侨生工作缺因为要与大陆争夺中国的代表权,非但继承了在大陆时期的做法,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扩大台湾当局在海外华人圈子中的影响力。
1985年,台湾“侨委会”于美国旧金山建立第一个“华侨文教服务中心”,并很快在加拿大、巴西、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铺开,成为向海外华侨宣传“中华民国”,获取华侨支持的重要管道。
在吸引侨生方面,台湾当局自1970年代开始在海外相继开设“留华(台)校友会联合会”,通过从大陆时期民国留学和在台留学毕业回国华侨的力量,推介台湾留学经验,吸引新一代华侨再到台湾留学。
以马来西亚为例,留台联会及其分会就遍布了马来西亚13州,每年在全国各地举办台湾高等教育展,并且与几乎所有马来西亚华文中学(独立中学)建立联系,从而组成了一张绵密的吸引马来西亚侨生的网络。留台联会不仅吸引留学生赴台,更通过“前辈提携后辈”的方式,帮助毕业侨生在台湾或者回国找到工作,解决侨生赴台留学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华人在海外作为少数族裔,难免会受到歧视。在马来西亚,这种歧视甚至落实到了宪法层面。不信奉伊斯兰教的华人在马来西亚升学、就业、储蓄利息、购房贷款等都会受到歧视性政策约束。
就升学而言,华文学校的文凭不被政府承认,华文学校的毕业生不仅不能直接参加大学升学考试,必须要先通过STM高中同等学力文凭和马来语考试,分数高者得进入大学预科班学习。不能达标者则必须回到高中年STPM“中六班”,是否最终能进大学并不能确定。此外,一些私人大学愿意承认独中学历,但这些大学依然需要学生先通过STM考试和马来语考试,有些对分数要求很高,另一些则是学费很贵而教育水准偏低。
这一系列政策导致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华人学生在分数与马来学生相同甚至更高的情况下,却无缘进入本地公立大学就读。不难理解,很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与马来学生一起不平等竞争,不如直接赴海外留学。而台湾优渥的侨生优待政策、留台联会的推介协助,以及台湾相较欧美与日韩更低的费用成本,都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海外侨生,特别是东南亚侨生留学的首选。
2015年之前,马来西亚一直是在台外籍留学生最多的来源地,而其中侨生又占了绝大多数。根据台湾“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字,2016年台湾在读海外侨生总计11097人,较2015年增加636人。其中仅马来西亚一国就有7013人,占全部海外侨生总数的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