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迎来消费方式转型拐点

人民日报柏林1月2日电 今年1月13日起,欧盟将实行支付新规:在欧盟范围内,任何银行卡、网银转账及欧元划账都不再收取额外的手续费用,该规定适用于整个欧盟实体店铺和网络电商的预订和购买过程。过去,网络电商常将这笔费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新规实施后,将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人们的网购热情。

德国零售商协会2017年12月中旬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7年德国网购交易额增量预计同比有所下降,但仍会保持在40亿欧元以上,交易总净额有望达到487亿欧元。法国乐售调研数据显示,德国已经成为欧洲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电商市场。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有69%的受访者表示会直接通过智能手机在网上下订单,刚刚过去的圣诞节,约51%的德国人在网上购买礼物。伴随网购兴起的,是实体店铺的消亡。自2000年以来,个体服装店已减少了一半以上,个体书店以一年关闭150家的速度消失,到2020年,德国将有4.5万家实体店遭受冲击。

不过,传统门店购物仍是德国人最欢迎的消费方式。2017年德国零售业交易额预计达到5000亿欧元,线下零售交易额比重仍在90%到95%之间。德新社称,以每年80亿欧元占据德国电商榜首的亚马逊德国站表示,将在德国开设线下实体店。

德国电商领域起步并不晚,除了亚马逊、易贝为首的全球性电商巨头外,德国本土最大的两个电商平台——奥托(Otto)和Zalando,前者成立68年、涉足电商36年,后者也于2008年起迅速扩张。之所以实体店零售额仍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主要与德国本身的市场特点有关。由于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严苛的数据保护法令,使网购后的快递费用难以下降,服务也不便捷。消费者至少要等3到5个工作日,也无法通过电话与快递员联系。一旦送货上门时无人在家,便要凭着快递员留下的领货单去附近的邮局取回包裹。此外,还常常发生快递员在无人签收时将包裹随意丢放门口的不快事件。

尽管如此,德国仍处于消费者购物方式转型的拐点。德国《明镜》周刊坦言,要畅想德国未来的零售业交易场景,就得看向中国,中国正向世界领先的消费大国迈进。德国电商也已经行动起来,寻求中国合作伙伴。Zalando、德国连锁药房机构HCP,都和中国境内的网购平台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奥托也在2015年与中国的电商组建合资公司,总部设于德国,协助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同时,寻求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3日   22 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