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遇害案凶手是惯犯 滴滴面对投诉毫无作为(图)

文章来源: 虎嗅网

年轻空姐被滴滴司机杀害,警察接入、滴滴悬赏,经过调查发现凶手司机跳河自杀,凶案结案。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这事儿就完了?并没有。

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热点持续一般不超过24 小时,滴滴司机害人这事儿在司机尸体被找到后,其实算是终结了。但在凶案背后,越来越多被暴露出来的事情,让我宁愿顶着逐渐下降的事情热度。让一些周边的脏事儿见见光。

去NMD 滴滴。(我不光想骂人,NMD 每个字有些含义,往下看就行)

Nonfeasance 无作为:高喊平台无罪,就能无视法规?

凶案虽然随着司机跳河自杀被结案了,但关于这个司机和滴滴之间的故事并没完。

昨天,微博账号@王语漩曝光称:受害空姐是自己的同事,而自己的另一位同事,也曾经被这个凶手司机骚扰过,但是在打电话投诉后,滴滴并没有给出回应,凶手司机依然能够正常拉客,之后才发生了另一位空姐在骚扰后被杀害的惨案。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曝光微博的另一名被骚扰的同事,也同样经历了被凶手司机索吻,威胁强奸,最后姑娘扬言要报警并下车才躲过一劫。

凶手是惯犯,但滴滴面对投诉毫无作为。

平台无罪技术无罪的话术我们已经听过很多回了。说真的,千万司机中有那么一两个危险对象我们也能理解。但如果是投诉都无法把危险剔除,那这毫无疑问就滴滴不可脱卸的责任了。

在惨剧发生前,滴滴顺风车车主的审核难度相当低,如果你详细看过用户协议,就会发现擅长打擦边球的滴滴把自己的责任甩的一干二净,“由于车主提供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所导致的任何责任或损失,应由车主独立承担。”而在平台的权利义务条款中也没有明确平台对车主身份的审核义务。

澎湃记者还个滴滴打了电话,滴滴的回复看上去也挺漂亮的:平台要求顺风车车主必须与上传的驾驶证所有者为同一人,一旦被乘客发现人证不符,向平台举报后,会对车主的账号做销号处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乘客先检查下滴滴司机的账号和本人是不是一个人,如果不是请赶紧投诉,不然你被害了,那是司机畜生,我们可不管。

滴滴,你是把顺风车乘客都当机场安检员呢?是不是以后还要建议乘客上车前对车辆性能和司机精神状态进行细致评估,避免自己出现危险?

如果不能在审核司机的步骤中有所作为,那么就请滴滴不要开放某个打法律擦边球的“网约车”功能,请严格按照法律对于网约车司机的审核要求来执行,我们只是想打车回家,并不是打车送自己去死,谢谢。

Money talks:百万悬赏做公关,有钱就为所欲为?

发生凶案后,滴滴马上发了个公告,说要100 万悬赏凶手。

正向公关确实做的挺好,悬赏的方式也确实有助于动用社会力量来破案。

但是滴滴,你这种改变了出行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悬赏的方式怎么一点都不联网呢?就单纯公布了一个司机的信息,你当征集赏金猎人呢?用钱分散社会注意力有趣吗?

明明能帮助破案的,并不是100 万赏金吸引来的社会力量,而是滴滴自己。

受害自己的登记信息、车辆的接单历史,接单时间,配合警方的道路监控,明明很快就能框定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范围。

在互联网平台上全国性发布100 万悬赏,滴滴你是不信任警方破案能力,还是对自己的互联网大数据服务没信息,又或者是单纯为了给自己公关呢?有钱确实可以为所欲为对吧?

不过看看过去的那些新闻,有钱,确实能在滴滴上为所欲为。

今年1月,广东警方曾对外公布一起重大的“滴滴黑产”案件。所谓“滴滴黑产”,指的是不法分子替人注册虚假滴滴账户。警方透露,该案的涉案账户有几十万个,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万元。“黑产人员”通过不法手段获取相关车牌或者驾驶员的信息,将这些信息PS成虚假牌证的照片,交给注册者就能完成注册。

当时滴滴对外表示,将配合警方加大力度打击虚假注册。然而时至今日,这个黑色产业显然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不是又回到第一个不作为的问题了?

Dating site:为了拉拢司机,你咋不开黄网呢?

我们都知道,从社会历史发展上来讲,色情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的。毕竟可能除了钱,再没有什么能像色欲这样“催人奋进”的事物了。

但人们总有些羞耻心和政策壁垒,色情不适合摆在桌面上说,那么“社交”就成了一个能登台露面的说法。

滴滴司机在接单前,可以看到乘客此前搭乘顺风车的时间、地点、消费价格,以及司机对乘客的评价,有些评价可能相当露骨,例如“安静的美少女”、“美女下车时丝袜容易走光看的想入非非”等。

又能说这是司机自己评论的,和滴滴无关对吗?如果滴滴为了双方对司乘关系互相评价,对服务作出表述如何如何这无可厚非,但“肤白貌美”、“淡淡香味”的标签,对声音、身材、相貌做出评价是何用意呢?

姑娘们坐个顺风车又不是为了交个男朋友或者被性骚扰,滴滴你何必做这种打着色域擦边球的功能呢?

不是所有滴滴司机都是坏人,但是滴滴让坏人有了藏身之处

上面的文字情绪看上去似乎有些激烈。但我并不想一棒子打个谁。

不可否认的是,滴滴这类网约车服务确实成了目前不少人生活的刚需,而从三四年前就开始高频词使用网约车功能的我以及大量身边朋友,还是遇到了不少司机相当靠谱的暖心故事。技术确实是无罪的,责任在操控技术的人。

希望惨案之后不会发生,网约车能真正让用户放心,而不是逐渐失去信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