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程 談保險】
最近中國曝出電影、娛樂界瞞稅的風波,可能會演變成風暴。事緣前央視主播崔永元(小崔)爆料,說電影明星范冰冰、導演馮小剛等人用陰陽合同等方法瞞稅,數額巨大,涉及面很廣。甚麼是“陰陽合同”?簡單地說就是兩盤賬,一盤是實的,當事人心知肚明的﹔另一盤是虛的,給政府稅局看的,可省的稅款可達數千萬元。
十多二十年來,中國的影視娛樂業蓬勃發展,中國的電影市場超過美國而成為投資者的巨大的聚寶盆。這事件爆發後,有關的當事人,以及仍未收到公開指責的明星、業者自然會如坐針毯,很多不為人知、隱瞞的問題暴露出來,整個影視界大受影響,不止明星做代言人的品牌換人,有些影片下架,上映無期,可能血本無歸,有些投資者怕被捲入受查而卻步。用廣東話來說,是“累街坊”,投資者“閂水喉”。
自然有人會恨崔永元搞局,捅破了他們的發財騙局。這事不由我想到近三十多年來,美國壽險業的情況。以前已經出現了不少不良的現像,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或仍算是亞健康,未有甚麼重大的致命的大問題。早時就已經有人勇於出來指出和批判一些不良的現像。但很多人滿足於現狀,批判者的聲音不被重視。例如,有一位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的保險教授約瑟夫‧貝爾思(Joseph Belth)經常在他的《保險論壇》(Insurance Forum)揭發和批判保險公司的不良現像,受到保險業的冷遇。又如,有很多有名的保險代理人,在行業大會演講中經常提倡,“衹說自己的有甚麼好,不要批判別人的不是。如果批判別人的不好,拉低了整個行業的形象,對我們也沒有甚麼好處,…… ”這類的思潮,驟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是,這些觀點、做法衹適合於君子當道的社會。然而,社會的演變,君子越來越少了,這些本來哲理上很崇高的說話,卻成了迂腐之詞,實際上助長了不良事物的滋生泛濫,美國壽險業不斷沉淪,至今到霉菌遍地、淨土難尋。
看,現在很多保險公司為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產品設計越來越多花樣,卻越來越不可靠;表面上給客戶很多好處、利益,實質上卻是虛的、矇人的,充滿陷阱機關和欺騙性。現在大多數保險公司已不再積極培訓和嚴格管理代理人,要用華麗但不真實的產品才能維持業務。
太多壽險推銷者的不軌行為沒人管了。他們不學無術,且不講規矩、道德,甚至受鼓勵用不正當的方法推銷。保險業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尤其在華人社區,由於語言、文化和社會等因素,有些保險公司甚至有意利用和縱容代理人亂來,華人受害至深。三十多年來,我經常發表文章,揭發、批判不良現像、行為,有些人問,有那麼嚴重嗎?是不是我危言聳聽?有些人別人用心,放冷箭,說我通過揭發、批判來抬高自己,…… 為甚麼我寫不停、寫不完呢?就是太多亂七八糟的事情,華人受害至深,讓我不能沉默,不能停下來。我若沉默,就等同於對那些不良行為的認同,就相當於我亦參與危害華人同胞。
對一些嚴重的不規行為,我認為不但要揭發、批判,而且要投訴、報告監管部門。有人就猶豫了,有些是感到讓作案人受調查、被罰,都是親戚、鄉里、熟人或朋友,情面上過不去﹔有些則怕作案人被公司開除或執照被取消,會丟掉飯碗。遇到這些情況,我不衹感到很無奈,更覺得受害的當事人不但糊塗,而且自私。自己已經受害了,為了私己的情面,或出於無原則的同情心,卻不管更多的人會受害,不勇於揭發,讓作案人繼續加害別人。有時,我會對這類受害者初始的同情,後來轉換成厭意。貪心上當在前,自私不辨是非在後,做人缺原則。記得有一句話,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同胞的殘忍。
舉個例子,某甲多年前在可靠的A 公司買了一份人壽保險,但某乙卻用不公平的、錯誤的資訊,誤導、欺騙他將保險轉去B 公司。B 公司的宗旨、作風、財務、管理不但很糟糕,其保單也很不可靠。這個轉換,某甲有多重巨大損失,(1)放棄了A 公司可靠的有價值的保單﹔(2)A 公司的保單已熬過初始生根發枝的艱難期,進入成長、收獲期,卻被腰斬,喪失了將到來的長期利益和好處;(3)因提早中途從A 公司退出,會受到扣罰﹔(4)B 公司新單要扣大筆初始的大筆開銷,肥了推銷者,吃虧的還是貪心的當事人﹔(5)最重要的是,B 公司的財務、作風和保單不可靠,注定會吃大虧。(6)更重要的是,與不學無術、胡說亂來的推銷者打交道,可得甚麼好處?!
某甲的保單將不如某乙所吹噓的那樣神奇,保單不但沒如願增值發財,年老時,B 公司的保單將失效(某乙不會老實告訴某甲)。除非某甲短命,他多年的付出將全部泡湯,其受益人受到的損失,不衹是所交的幾萬元(或幾十萬元)的保險費,而是幾十萬(或幾百萬元)的賠償金。某乙所為,比小偷、強盜還不如。小偷、強盜衹是要錢,但某乙不但騙錢,還騙某甲的心,將來還可能要某甲的命,快將失效的保單,給某甲巨大壓力和惱怒,催某甲早死,以免泡湯。
中國影視界的陰陽合同,在美國的保險業亦有類似、但更糟糕的情況。此話怎說?很多推銷發財保險的人,指著電腦打出的有關的壽險展示表說,你看,你衹需付這麼一點點的保險費,保單內增值很快,第五年就有$XX,XXX, 第十年就有$XX,XXX,70歲時將有$XXX,XXX,一百歲時將有$XX,XXX,XXX,XXX … 然而,他們並不老實地告訴客戶,這些都是虛假的數字,不是真實的;或表面上輕輕地說了不是保證的,卻用各種邪說,讓人以為實際的差别不大,是相當實際可靠的。例如,第五年所謂有$XX,XXX,並不是真的數字,客戶要退出來,還會被扣大筆,結果衹有$Y,YYY 可取回來。至於70歲有$XXX,XXX,更離譜了,那時保單賬戶內的資金可能已經不斷地下降,快掏光了﹔而100 歲的那個數字,簡直是鬼話連篇的幽靈數字。為甚麼呢?因為保單可能早已經因為資金不如所吹噓的賺了大錢,卻被大幅增長的開支扣光而失效了,早已要錢沒錢,“要命”沒“命”了(壽險賠償金失效了)。這種保險真要命!
用一些數字來說明一下。譬如每年交$10,000 保險費,推銷者說,衹需交20年,就一輩子有$1,000,000的人壽保險。這麼容易發財的交易,有誰不動心?卻是基於保險公司及其推銷者的神奇的計算結果,是以假設開支很小、但回報率很高來計算的。例如在某一個年齡,假設衹需扣$500來作死亡賠償開銷的分攤(保險公司不會印鈔票送給客戶的。所有的開銷都由投保客戶分攤),剩下的錢投資可以穩賺7%或更多。但在實際營運中,其開銷可能會被扣$900,遠遠超出推銷者估算的。更要命的是,當死亡率隨著年紀上昇時,某年齡現在保險公司估算衹需扣$2,000,到時卻可以扣到$3,200;年齡再大時,現在估算衹扣$6,000,結果可能被扣$11,000,…… 另一方面,本來吹噓可以每年穩賺7% 或更多,結果衹賺了一點點,譬如衹有3〜4%, 與7%相比,似乎衹是百分之幾的差別,卻是少了一半!。如此這般,被扣的開支大漲,能賺的錢大幅縮水,兩面夾攻,保單在年紀稍大,接近人生盡頭時,給扣光而失效了。投保人若不想已付的保費全部泡湯,唯有早死。
看,中國影視界的假賬,沒有對消費者造成直接的損失,(卻騙了國家大量稅收),而美國保險業的兩盤賬,卻對消費者,尤其對天真或貪心而對發財較易動心的人,造成直接謀財和間接害命的效果。
( 本文內容和觀點與任何保險公司和報社無關,文責作者自負。 張一程 312-808-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