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青睐中国绿色发展理念

人民日报乌兰巴托1月8日电 1月5日,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自然环境、食品、农牧业常设委员会和预算常设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再次讨论《空气法补充修改草案》。同日,蒙古国总理呼日勒苏赫表示,将继续利用中国政府提供的无偿援助资金,加快棚户区住宅改造,减少空气污染,保障公民人身健康与安全。

蓝天、绿草、白云是蒙古国夏季风景的写照。然而到了冬季,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给蒙古国带来的不仅是严寒,还有让政府和百姓颇为头疼的空气污染问题。

事实上,蒙古国的空气污染问题不单纯是环境治理问题,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纵观蒙古国首都及所有省会城市,几乎都建在盆地之中。但随着城镇与工业化的发展,大量的人口开始向城市聚集。目前蒙古国人口超过300万,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首都乌兰巴托,其中超过一半的家庭居住在棚户区。

蒙古国自然环境旅游部报告指出,乌兰巴托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是PM2.5和PM10,主要是过量的煤炭使用和汽车燃油未充分燃烧,以及部分工业和建筑粉尘所造成。2016年1月,相关部门对空气污染进行了138次检测,有133次检测结果超出正常标准。由于棚户区没有市政供暖系统,冬季取暖只能依靠烧煤。因盆地地势特点,污染气体很难及时消散,在整个城市上空形成了巨大的“黑锅盖”。

据统计,蒙古国全国汽车保有量为87.6万辆,其中有51万辆集中在乌兰巴托。蒙古国没有汽车工业,进口车辆有80%以上是使用10年以上的老旧汽车,尾部冒黑烟的汽车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此外,蒙古国没有专业的垃圾处理设备,焚烧垃圾是唯一的处理方法。众多的无家可归人员为了在寒冷的冬季取暖,焚烧旧汽车轮胎。

这些被人忽视的行为,都造成了首都空气严重污染。尽管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从2004年就开始讨论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历届政府出台了几十项措施,拨巨款努力整治,但收效甚微。

2015年11月,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融资、中国机械设备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建的乌兰巴托市阿木古朗供热站项目正式投产运营。阿木古朗供热站项目是中资企业承建的蒙古国较大规模的能源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从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土建到安装、调试,全部由中国公司完成。该项目也是蒙古国第一次建设大型城市集中供热站,是乌兰巴托最现代化、最环保的供热站,极大地缓解了东部城区供暖短缺和环境污染状况,已经成为中蒙两国友好合作的标志。

2016年12月,由北京建工集团承建的乌兰巴托住宅小区项目顺利移交蒙方。这是乌兰巴托棚户区改造的首个项目,包括住宅和基础设施两个部分。住宅部分共计36栋楼,约16万平方米,共计2592户,目前入住率达到100%。该公司还承建了供暖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变电站以及高压线路等。这一项目改变了当地面貌。该区域曾经残破不堪、道路狭窄、逢雨就涝,如今高楼林立、出行便利、居住宽敞,当地居民彻底告别了经常停电、无上下水的苦日子,他们高兴地称该小区为“北京小区”。

随着中国项目的落地,中国绿色发展理念也在蒙古国落地生根。蒙古国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巴依萨赫博士高度称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这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最好体现。这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蒙古国作为畜牧业国家,有着尊重自然的传统和风俗,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值得蒙古国学习和借鉴。”

近日,有蒙古国媒体以《中国5年内降低空气污染30%》为标题,阐述了中国治理污染的成果经验,引起了蒙古国网民的共鸣。网民们纷纷点赞,并留言称,看来“蒙古国政府缺少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治理污染的决心和勇气”。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9日   03 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