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实录:约会软件上 当代中国年轻人的性与爱(图)

文章来源: 密斯桃

2011年3月,网易前总编辑唐岩创建陌陌。

2014年,陌陌的注册用户已达1.48亿,并在2016年推出视频交友功能。

2016年底,50亿人在探探上配对成功。探探成为微信、QQ、微博之后,第四大90后社交平台。

2016年,宣称要用大数据匹配用户的交友软件“GMU积目”先后推出iOS版本和Android版本。

同年,主打三观匹配的社交软件“如故”上线。仅上线五个月,牵线男女就已突破5000万对。

积攒了45亿个用户评分的Tinder,也在积极寻求在中国的合作伙伴。

除这些大平台外,还有各式各样的同类软件相继上线。本文中,我们将这些具有强约会属性的社交软件统称为“约会软件”。

以长期生活在北上广深地区18岁到30岁的年轻人为目标,我们做了一份“约会软件”使用行为的不完全调查报告。其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男5女,他们中有约会软件创始人,95后网络男主播,有S属性的女博士,也有新媒体女编辑。

这里呈现的不仅是性或者爱这么简单。

深圳95后电竞类网络男主播

单身,21岁

“约是一次或者几次就好,恋爱是无数次。”

桃:最开始使用约会软件的动机是什么?

BBR小王子(简称BBR):认识妞,不同的妞。

桃:多久登陆一次?

BBR:一周一次,周末“收网”。

桃:“收网”这个说法有趣,成功率高吗?

BBR:我不清楚别人,所以不知道我的算不算高。我自己的线上匹配率在90%,线下成功率在85%。

桃:算很高了,主要是你颜值在线。那第几次奔主题?

BBR:就一次。吃个饭,蹦个迪,差不多了。

桃:遇到过什么奇葩的事吗?

BBR:约了个照片99斤现实120的,这种算吗?

桃:这是大家的普遍困扰。所以你比较偏好长期伴侣还是ONS(One Night Stand)?

BBR:ONS。我比较喜欢我满足,她满足,大家都满足就皆大欢喜那种。

桃:那有没有过长期的?

BBR:最长一段3年吧,每次大家有需求了就心照不宣约个蹦迪。现在也这样。

桃:你不是偏爱ONS吗,你很矛盾啊朋友。

BBR:可能特别合得来吧,那方面。

桃:3年都没想要再进一步?

BBR:我是这么觉得,任何关系当你换一种方式,感觉就会变。

桃:你听上去不像95后。

BBR:呃……你不也就93后吗。1995年之前的老觉得我们太小,但我们也没觉得你们太老。

桃:哈哈哈。约过年龄最大的女生多少岁?

BBR:1985年的。

桃:你身边的人用约会软件吗?

BBR:很多啊,经常刷到认识的人。

桃:在你看来恋爱和约的区别是什么?

BBR:约是一次或者几次就好,恋爱是无数次。

桃:约的时候会跟对方明确你对这段关系的定义吗?

BBR:会啊。

桃:这种关系能满足你吗?我是说单纯的肉体关系。

BBR:我反正现在挺满足的。

桃:感觉话里有话啊。

BBR:男女构造可能确实不一样,想得再明白的女生有时候……还是会突然就说不明白了。

桃:你觉得约这事儿有影响你的婚恋观吗?

BBR:谈恋爱得遇到特别喜欢的,结婚……我有点不婚主义吧,不过也许可能会变。

桃:那如果结婚了,你会不会跟老婆坦白自己约的这段?

BBR:看对方接受程度。

桃:介意她约过吗?

BBR:约过很正常啊。说真的,有的男生以睡过哪个哪个女的,当做炫耀的资本,但没想过其实是他们被骑了。

桃:哈哈哈……你现在有多少粉丝?

BBR:同时在线五万左右。

桃:约过粉丝吗?

BBR:没有。

北京西二旗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

单身,23岁

“社交上的突破口。”

桃:最开始使用约会软件的动机是什么?

Kong:想多认识点妹子…我是说多认识点人。

桃:平时用哪个约会软件多一点?

Kong:好几个一起。

桃:一般多久登陆一次?

Kong:平均每两天刷一次,周末会狂刷。

桃:奔现吗?

Kong:目的就是线下啊。

桃:成功率怎么样?

Kong:线上匹配率40%左右,线下……不太高。

桃:一般来说见第几次进入正题?

Kong:第二次吧,第一次先吃个饭聊聊天。

桃: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奇葩的事?

Kong:奇葩谈不上,就是好几次约出来发现照片和真人差得实在太远。

桃:那有什么应对策略?

Kong:说实话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让对方多发发生活照,但好像女生又不是很乐意。

桃:你比较偏好长期伴侣还是ONS?

Kong:长期的吧,约成功一个也不容易。

桃:那你最长一段持续了多久?

Kong:2个月。

桃:那也不是很长啊,为什么结束了?

Kong:她不回微信了,还挺伤的……那之后卸载了一段时间,不过后来又装上了。

桃:为什么重新装上?

Kong:不知道……感觉是社交上的一个突破口。我们平时真的没什么接触女生的渠道,公司除了财务和行政,全是男的。

桃:那你身边的人用吗?

Kong:大家都是偷偷玩,不会分享。

桃:在你看来恋爱和约的区别是什么?

Kong: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区别吧。

桃:那线下见面的时候,你会跟对方明确这段关系的定义吗?

Kong:当然不会,这怎么说的出口。

桃:你觉得单纯的肉体关系能够满足你吗?

Kong:不能。

桃:那约久了会不会改变你对恋爱的看法?

Kong:有点……感觉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桃:相信什么?

Kong:就是不知道怎么判断对方是不是真的喜欢你。

桃:那你介意将来的另一半约过吗?

Kong:有点介意,但是能接受吧。

桃:如果将来另一半问起,你会坦白说自己约过吗?

Kong:不一定。

桃:你觉得“约”有可能发展成恋爱关系吗?

Kong:很有可能,我很期待。

上海陆家嘴某国际基金高级项目经理

离异,30岁

“我期望的是用性交换性。”

桃:来上海多久了?

Adam:两年,不过要去搬去北京了,负责那边一个项目。抱歉,我四十分钟后还有个电话会,你可以问几个核心问题吗?

桃:ok,我们15分钟内结束。你在中国会用约会软件吗?

Adam:当然。约会软件上一天能右滑100次,配对几率达到75%。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一天去和几十个陌生人搭讪。我是个非常看重工作效率的人,约会软件很有效率。

桃:你用的是Tinder吗?

Adam:是的。用Tinder的中国女生大多数英文交流没问题,这点对我很重要。

桃:有尝试过中国的约会软件吗?

Adam:下载过。一个是看不懂中文不方便,另一个是上面的女生,怎么讲,看起来年龄都太小了,而且太瘦,很不健康的样子。我喜欢健康一点,有屁股的女生。

桃:在中国,那种瘦瘦的女生还蛮受欢迎的。

Adam:我理解,审美差异嘛。Tinder上的女生符合我审美的就多一些。

桃:你一般会对什么样的女生感兴趣?和你一样在上海的外国人?

Adam:不不,我非常喜欢亚洲女孩。

桃:所以当你听到Asian Fetish(迷恋亚洲女性)这个词的时候会有被冒犯的感觉吗?

Adam:这个词我是介意的,毕竟不是个好词。但我觉得“喜欢亚洲女孩”这件事我不介意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对吧,就像有人喜欢金发的,有人喜欢丰满的。

桃:那你有没有正式交往过的中国女朋友?

Adam:没有。首先我结束上一段婚姻不到一年,还没有做好进入一段关系的准备。而且我认为我和亚洲女生“认真”的几率很小,如果说是在国外长大的亚洲女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没有任何种族歧视的意思,请不要误会我。

我非常尊重中国文化,但是这个文化里也有我无法理解的部分。我不希望在我「认真」的关系里出现这种文化矛盾,我也没有把握能处理好。

桃:明白。所以你会提前告诉她们你不想要一段“认真”的关系吗?

Adam:当然,当然,这是基本的。我们会先约出来喝一杯,一杯酒的时间我想足够我说明白。如果双方达成一致,我们才会有下一步。

桃:你比较偏向短期还是长期的伴侣?

Adam:出于个人卫生考虑我会选择长期。我工作非常忙,也没有精力一次又有一次的进行这个相互了解,达成一致的过程。

桃:你觉得从约会软件的使用体验上来说,在中国和在国外有什么不一样?

Adam:从个人经历来说,我觉得中国女生好像还是不太能把性和感情分开。即使她们事先同意大家只是have fun,但还是会有期待,比如一起吃饭或者过夜。

桃:这的确算是你说的文化差异了,哪怕“约会关系”在中国已经被很多人接受,但中国式的“约会关系”和你期望的还是有不一样。

Adam:是的我发现了。我期望的是用性交换性,但我在这里遇到的女孩想用性交换的是其他的,比如说关注,陪伴,也有的是金钱。

桃:你觉得在约会软件上会遇到可以“认真”的人吗?我是说大体上有这种可能性。

Adam:当然存在这种可能。两三年前情侣相识于Tinder的比例就达到30%,而且一直在上升。不过这还是要取决于你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你在哪里,你想要什么,或者说,处于人生什么阶段吧。

北京朝阳富二代

非单身,23岁

“最牛逼的科技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

桃:你用过约会软件吗?不对,这个问题直接跳过。你一般用哪个?

AJ:哈哈哈,约会软件不好玩儿了,我现在用打车软件。

桃:啊?

AJ:就是接一些顺风车的单,上面姑娘可多了。比如机场附近,接到空姐的概率就很大,上回在望京接了个韩国妹,百子湾…..你懂的。

桃:这个是自动匹配还是什么?

AJ:当然不是,是司机选乘客。在软件上你可以看她的头像,还有其他人给的标签,比如大长腿、讲话温柔、一股清香……

桃:“一股清香”可还行。

AJ:一般“知性”“文艺女青年”这种就很垮,这里面很有学问的。

桃:然后怎么操作,交换微信吗?

AJ:没那么直接,但我遇到过一个主动的,直接给我名片说上面有微信,后来她们公司一宣传活动还叫我过去。

桃:去了吗?

AJ:干嘛不去。说真的,这比纯约会软件强多了,我们至少有20分钟呆在一个封闭空间里,对方的谈吐长相一目了然,就跟那什么几分钟相亲一样。约会软件太磨叽,风险也高。

桃:人家坐后面你怎么看得清长相?

AJ:我只开副驾门啊。

桃:哦对,你那车可以。

AJ:上回还遇到个小姑娘问我,“我可以在你车里自拍一张吗?”

桃:你怎么说。

AJ:欢迎。哈哈。

桃:所以你到底图啥?我觉得她们比你女朋友差远了。

AJ:废话。我不是生理需求也不是寂寞,是荷尔蒙需求,那种狩猎的乐趣,你懂吧。

桃:所以你从没被发现过?

AJ:她挺聪明的。

桃:你这个聪明是指她肯定知道,还是指她知道但没说。

AJ:这么跟你讲吧,男人的欲望至少在我们这个年龄段,是没法儿在同一个女人身上实现的。

我觉得这跟道德无关,这是人性。

快餐式充饥渠道的出现很人性化,人性被压抑久了一定会出问题。约会软件也好,顺风车软件也好,都不止是科技,最牛逼的科技一定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

桃:你继续。

AJ:很好理解嘛,就像你开车开到一半会饿,在麦当劳汽车餐厅点了薯条可乐,最后的目的地还是家里。回家之前把车清理干净,我还是喜欢回家吃饭。

深圳某约会软件创始人

感情状况不明,28岁

“约炮软件……不,约会软件是社会刚需。”

丘比特: 我做这个软件做得比较晚,2016年才开始。

最早在国内火起来的算是陌陌吧,2011年的时候。大规模爆发是2012,2013年这两年。不过虽然我们做得时间不长,也有700万注册用户了。

用户嘛,主要都是一二线城市17-30岁的年轻人,学生和工作人士一半一半,男女比例大概是2:1这样子。

桃:你们的定位不是“女生喜欢的约会软件”吗,怎么男生还多一点?

丘比特: 我们很看重女性用户价值,比如男生在我们这里可以给女生发红包,最多的一天能收上万吧。

不过约会软件这种怎么着肯定也是男性用户数量大于女性用户。

桃:男女用户使用习惯上有什么不同?这个你们肯定观察过。

丘比特: 肯定啊肯定。

简单来说就是男生广撒网,几乎每张照片都右滑;女生会比较认真的去翻相册啊看个人介绍什么的。

这跟男女的生物性有关嘛,雄性的天性就是广泛播种;雌性的生育成本更高,所以她们会想方设法挑选优质基因来配对。

桃:有道理…我听说用户在软件上看到的人也不完全是随机?

丘比特: 什么意思?

桃:就是你们在里面要动动手脚。

丘比特: 嗨……也不叫动手脚吧,我们确实会有自己的算法,会时不时的给用户推一些评分高的异性,增加用户粘性。

桃:评分?你们还有评分??

丘比特: 对,我们会根据喜欢率给用户打分,1到10分这样。

通常来说你刷到的都是与你分数相近的匹配用户,我们会根据两个人的地理位置,个人资料上填写的收入水平进行匹配。

所以基本上你看到的,就是大数据认为的你的潜在约会对象。

桃:长知识。那你们怎么赚钱呢?我是说大家注册也不用交钱什么的。

丘比特: 每个平台的方式不一样,我们主要靠虚拟礼物。

桃:这种约会软件的鼻祖是Tinder吧?

丘比特: 没错。

桃:那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国内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障碍,毕竟文化不同。

丘比特: 人性都是殊途同归。

桃:有哲理。

丘比特: 我个人认为,国内约会软件的兴起算是我国在本世纪的一次性解放吧。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有效率的约会模式。

桃:那你觉得约会软件会是一种暂时的潮流吗?

丘比特: 约炮软件……不,约会软件是社会刚需。这种需求是永恒的,只能说未来在方式方法上会更加有效率,就像麦当劳,越快餐越好。

桃:预测一下未来约会软件的发展趋势?

丘比特: 嗯……就是不用再慢慢聊了吧,打字很麻烦的。会有一个更加模式化的东西,不太需要自由发挥。

桃:就像考试一样?

丘比特: 类似吧。

桃:你在自己的软件上约过吗?

丘比特: 聊过,没约出来过。不过最近准备约几个,做做用户调研。

桃: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约会软件上能找到真爱吗?

丘比特: 能,这是一种认识人的方式。

在男生的采访中,普遍出现的高频词是“效率”和“人性”。

木心在一首诗里曾写,“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几句常常被当代人以羡慕的语气用来感慨,与此同时,人们被时代洪流推动着向前,我们的社交,我们的性和爱都在这股洪流中情愿或者不情愿的翻滚着。效率成为一个重要指标,“慢”显得不合时宜。

但高效的社交、高效的性与爱,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进步中人们要付出的代价?

科技松绑的那部分人性,究竟是被合理化了还是过度释放了?

这是作为记录者的我想要提出的问题,也是目前回答不了的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