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黑手再现 中国国企那些“被坑”往事(图)

文章来源: 多维
股市被视为经济的“晴雨表”(图源:AP)

临近2019年,中国股市飞出一只黑天鹅,短短四小时内蒸发了763亿人民币(1人民币约合0.16美元)。北京时间12月27日,中国石化旗下联合石化的总经理陈波和党委书记詹麒被披露已遭停职,理由是“公司下半年市场严重误判,影响巨大”,紧接着股市巨震。

而后随着各路爆料,这桩金融奇案的前因后果及诸多秘辛,一一铺陈在世人面前。

联合石化全称为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石化的全资子公司,从事原油贸易、成品油贸易、LNG贸易及仓储物流等国际石油贸易业务,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公司。

据资料介绍,联合石化成立于1993年,被免职的总经理陈波在该公司更是工作长达25年,但就是这样一家有丰富国际贸易经验的公司,还是栽了跟头。

有网络消息宣称,陈波被中国石化解职的具体原因是“他在70多美元的时候做多原油期货,据说买了3,000-7,000万桶,给联化亏了数十亿美金。陈波被高盛忽悠了,后者一路看涨油价。”但事实是,油价并未上涨,9月底以来,布伦特原油的跌幅超过30%。

简言之,陈波被高盛“坑”了。

今天的联合石化,与15年前中航油遭遇的悲剧如出一辙。2003年起,陈久霖执掌的中航油开始进入原油期权市场,并在初期收获数千万美元巨额利润。2003年下半年,由于看跌油价,开始大量做空,交易对家为高盛商品部、巴克莱资本等投资机构。但之后油价却一路疯涨,中航油欲掩盖亏损几度同高盛签订重组协议,最终危机爆发,陈久霖锒铛入狱。

陈久霖事后称,就是高盛商业部一手导演了这场资本游戏。在中航油出现账面亏损时,陈要求立即斩仓,但高盛却建议挪盘,诱使中航油越陷越深。

交集出现了,在联合石化与中航油的失败背后,高盛总是深度参与,这家有充足资本和老道交易经验的国际知名投行,联手其他外资金融机构绞杀了不少中国“走出去”的国有企业。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联合石化和中航油,栽在高盛手中的还有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企业,均在从事海外期货交易时,遭遇严重损失。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中国媒体刊文指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衍生品涉嫌欺诈,“高盛忽悠是国内企业巨亏主因”。文章称,高盛复杂的衍生品合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参与企业的投资收益有限而风险无限,国际投行的风险有限而收益非常可观——“通过小的甜头让你迷途忘返,一般是第一份合约尚有利可图,第二份或展期合约让你难以自拔。”

文章直指,高盛等国际金融机构向中国企业兜售有毒金融衍生品,除涉嫌商业欺诈外,背后更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猎杀,那些貌似对赌协议实为金融陷阱的合约,让一个又一个国企有口难言。

被“坑”的不只是试图在金融市场赢得暴利的中国企业,其他“走出去”的国企也难以幸免。

譬如中石油就被爆出曾花费几十亿美元在加拿大等国收购油气田项目,但纸面上资质良好的油田到了中石油自己开采时,却发现资源贫乏,只得咽下苦果。

中信股份收购澳大利亚铁矿时,最早议价4.15亿美元,后来不断追加到17亿、38亿。2018年7月法院作出判决,裁定中信还要付给原来的卖家2亿美元,另外加30年内每年2亿美元的许可费。等于说,中信的此次兼并收购成了无底洞,“可能永远赚不了钱,将来一分钱象征性卖掉就行了。”

另如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平安收购了比利时的富通银行,未几富通破产,在破产清算后,平安能拿到的补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后平安将官司告到华盛顿,表示在富通的破产程序中,平安的利益受到侵害,但官司最后没打赢,平安只能把花在富通项目上的巨资全部做坏账处理。这起失败的并购案中,同样少不了国际投行活跃的身影。

再如经受不住国际投行鼓吹,中国企业在2008年后买了不少非洲的矿山,如今也大多在亏钱。

凡此种种,在中国企业全球开花的另一边,同样伴随着被愚弄、被绞杀、被围猎的血泪史。目睹高盛等金融机构的劣迹,中国互联网上不乏愤慨声音,“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但说到底,其实也怨不得高盛。

如高盛这类投行,一定是寻找最可能的盈利目标、最肥沃的资本土壤,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国市场,急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焉能不一拥而上。归根结底,这是商战,既然敢于进行资本搏杀,就要有承认技不如人的准备。

至于那些泛政治化的愤慨,莫如化成勉励送给那些中国企业们,“以后聪明点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