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联四海】到黄埔去

广州国际生物岛

黄埔,于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说到熟悉,便是青春岁月中几个深刻片段都与黄埔有关:1969年11月,我刚上初中,随同学们参加秋收农忙,到当时的广州郊区萝岗公社刘村大队荷村生产队收割晚稻,懵懵懂懂完成了人生第一堂社会实践课;1973年,一位分配到远洋公司当海员的同学,出航归来停泊在黄埔港,邀请我们三几同桌登船小聚,在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在触摸万吨轮船电舵的同时,第一次知道海外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1974年,仿照列宁提倡的“星期六义务劳动”,共青团广州市委组织全市万名共青团员和青年到一个地名叫大田山的广州石化建设工地开展义务劳动,我第一次理解“人山人海”“热火朝天”这些形容词的真实含义。年轻时的经历已经深深浸入血脉,注入骨髓,刻在脑海里,也让我对黄埔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

2011年腾飞科技园选址

2019年的腾飞科技园

说到陌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一部《到黄埔去,共享精彩》(ENJOY THE WONDERFUL HUANGPU)的形象宣传片,全然颠覆了记忆中的黄埔印象:农田山丘冒出高楼大厦,冷僻边地成为繁华都市,乡间土路开辟为林荫大道,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广州国际生物岛,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山明水秀、花红草绿之间傲然崛起,沧桑巨变的跨越式发展,让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成为规模可观、活力尽显的国际化现代城区,恰似镶嵌在花城广州东部的一颗明珠。我不由自主受到宣传片感召,内心发出一声呐喊:到黄埔去!

然而,亲临实地深入感受黄埔的变迁,我发现,所有的变化最为深刻还是人才队伍的变化。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锚定“国际人才自由港”目标,在聚才政策上精准发力,在成才平台上精准布局,在留才生态上精准服务,构建起“百名院士、千名领军、万名才俊”推动“万亿计划”的“百千万亿”人才集群。当中,大批海外留学人士积极回国到黄埔创新创业,先后引进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技术,有力推动区域的发展。人才工作成就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辉煌。

在黄埔,有轨电车穿梭在繁华的街区
归去来兮
说到黄埔,人们往往很自然地将它与“港”联系在一起。
黄埔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从秦代始直至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时,黄埔均属番禺县管辖。后区属的南岗镇、大沙镇、夏港街、鱼珠街、黄埔街、红山街一带在清末时期属番禺县鹿步司管辖,深井、长洲一带属番禺县茭塘司管辖。民国10年(1921),广州正式建市,黄埔仍属番禺县。
新中国成立后,黄埔建制几经变动。2015年4月,广州市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原黄埔区与萝岗区合并成立新的黄埔区。2015年9月1日,新黄埔区挂牌。
历史上,黄埔的闻名在于它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港口,自古以来就是广州走向海洋的重要通道。

黄埔港,逾2000多年历久不衰
汉代,广州便是世界航运的重要港口,隋唐时期黄埔古港是海船进出广州的外港停泊地。发展至今,与埃及亚历山大港是世界仅有的两个逾2000多年历久不衰的海港。作为古港历史的标志,地处珠江出海口,坐落在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的南海神庙,是中国历代皇帝祭海的地方,中外海船出入广州,按例都要到庙中祭拜南海神,祈求出入平安、一帆风顺。这座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见证了千百年来广州对外贸易交往的历史。陆海之间景色迷人,南海神庙西南章丘岗更是古代文人墨客观望海上日出之地,宋元时更被列为羊城八景的首景——扶胥浴日。

南海神庙

南海神庙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著《建国方略》,提出在黄埔港建南方大港的计划。民国26年(1937),黄埔码头开建,次年6月建成钢板桩岸码头和木码头。至1948年建成黄埔区连接市区的中山公路(现称中山大道)、钢板桩码头、铁路专用线(黄埔铁路支线)及仓库、宿舍、办公楼等辅助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港区修复、航道疏浚,1950年10月重新开港。随后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1961年落成客运站,1973年在墩头东基开辟新港区,1987年12月并入广州港,成立广州港务局。此时,黄埔港帆樯林立,舳舻相接,塔吊舒臂,货如轮转,1986年,“黄埔云樯”被评为新羊城八景之一。

“黄埔云樯”曾被评为新羊城八景之一

星移斗转,随着航运船舶向更大更重发展,黄埔港原来的广州中心港地位慢慢让渡给“新扎师兄”——南沙港。但是黄埔并没有因此沉沦,相反,千百年来的通道、港口的开放意识催生了另一种“港口”——“国际人才自由港”,成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的港湾。

广州归谷科技园
坐落于黄埔的广州科学城广州归谷科技园(简称归谷),是广深科创走廊十个核心创新平台之一,也是第一批广东省“南粤侨创基地”。园区位于广州开发区科学城核心地段,多条地铁线路交会,由全球排名第一的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担纲规划设计,总占地面积735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亿元,共7栋主体建筑现已全部竣工,其中5栋研发办公楼目前全面投入招商和实际运营。归谷的标志很特别——一只犀牛,它既是寓意发展前途看好的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也是暗合当地小山的地名“犀牛望月”。
归谷的创始人范群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7年作为公派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获得美国Syracuse大学(雪城大学)物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硅谷Symyx Technologies, Inc. (NASDAQ上市公司)副总裁,美国Accelergy Corporation 副总裁,对运用“高通量技术”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新材料研发手段进行新材料开发有着丰富的经验,目前拥有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及专利申请20多项,先后发表各类科技论文约20篇。2000年前后,范群感到中国急需与美国进行科技交流,便将中国的留学人员组织起来,成立硅谷科技协会。范群每年至少要花3个月时间,组团参加深圳高交会,同时也为广东(包括国内其他省份)到美国招商引资提供帮助。2010年,范群携同几名留学欧美多年的高层次人才带着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和项目回国创办了威格林公司。2011年,范群的创业团队入选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2012年,范群被认定为“广州市百人计划”创业领军人才。
范群在国内外高校有相当长的教学科研经历,拥有近20年科技工业界技术及管理经验,同时在硅谷工作和带队组织引进高科技人才回国服务的经历让他了解许多科技人的创新创业的特质。这些年,在回国服务的过程中,他了解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种种艰辛,萌生了探索复制硅谷人才、技术、资本结合,产学研无缝对接的成功经验,为海归人士提供服务的念头,为此他投资创办了归谷科技园,旨在构建集总部办公、科技孵化加速、生活配套于一体的科技生态服务平台,为海归人士服务。科技园命名也体现了范群的初衷,“归谷”,不仅与美国“硅谷”中文读音相同,暗含与美国硅谷同样是高新科技的开发之谷的意思,同时顾名思义,这里是归国人才创业之谷,将充分发挥“南粤侨创基地”的平台载体作用,加强以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为主体的新侨人才联系服务、聚焦新侨人才创新创业。以全球前沿的科创资源、丰富的国际化人才实力,打造链接产业上下游的全链条科技服务生态圈,塑造行业领先的风向标、构筑全维度标杆性4.0科技园区新范式,营造硅谷式新科技文化、生活、工作社区。我在归谷看到, 简约的风格设计通过墙面、阳台、栏杆、花草、窗棂和家具等装饰,使整个空间立体形态与有序、有节奏的曲线相协调,凸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氛围。范群解释,这样是想营造一种现代家园的感觉,以慰藉归国人士的乡愁。

范群探索复制硅谷人才、技术、资本结合,产学研无缝对接的成功经验,为海归人士提供服务

归谷建成开园,便显示出勃勃生机,有着上百年建会历史的欧美同学会总会在全国布局建设10个海归中心,首选申建启动的海归中心——广州海归中心(生物医药大健康)起步区落户归谷;归谷成为中国海交会创新创业示范区,充分依托广州科学城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国际创新资源集聚和配置作用,整合创投资源,与全球领先的创投孵化器Plug and Play建立全球基石合作伙伴,在归谷创立50人专家咨询委员会机构团体,作为园区的特聘专家、顾问,引入红杉资本、新风天域、星图资本等国际投融资机构,打造综合性跨境孵化服务专业平台;链接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与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结成合作联盟,并与国内外顶尖专家保持紧密联系,陆续引入大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入选者创业项目。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协会建立友好联盟,进行资源共享和引流;承接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项目运营。近日,由政府出资筹建的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海归之家在归谷揭牌启用,并承接了广州国际交流合作中心、黄埔区新侨工作站等机构的运营服务。截至目前,拟意向入驻海归中心起步区的企业共有267家,办公面积需求186421平方米,其中已签约70家,总面积50890平方米;已确定待签约40家,总面积18706平方米;以丁洪院士领衔的广州海创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正式签约入驻。归谷对海归创业群体的示范和虹吸效应已初步显现。

海归之家
与归谷的“国际范”不同,广州科学城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简称“澳青部落”) 在设计上注重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结合,重点融入澳门元素,展现澳门魅力。走进“澳青部落”,灵动的艺术墙画,别具一格的西洋装饰,充满着浓浓的澳葡风情,更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
“澳青部落”负责人刘悦敏介绍,面积为1.3万平方米的“澳青部落”是“澳门青年创新创业计划”在黄埔落地的第一个品牌项目,由澳门青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广州开发区人才教育工作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共同注资成立的广州澳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澳青部落”以“澳门青年创新创业计划”的港澳资源为合作基础,依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借助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重点打造“IAB+NEM+跨境业务+高端服务业”的科创产业生态,搭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全方位服务平台,打造澳门青年来穗发展的事业桥头堡,致力于推动粤港澳科技创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创始人、广州市荣誉市民何敬麟(中)在了解澳门青年的创业情况

2020年12月,“澳青部落”完成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登记备案,纳入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2021年1月12日,“澳青部落”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广州市唯一一家获此资质的港澳青年创业服务平台,直接纳入广东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范畴。
“澳青部落”项目面向澳门创业青年人才,目前成功引进了60家粤港澳优质企业,其中港澳企业39家,占比65%,科技型企业32家,占比52%,包含神农智联、澳芯、蓝警科技、百睿、世朗环保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芳香世家、煲浓咖啡、掂水等一批澳门本土商业品牌,以及艺术教育、职业培训、冥想等文化创意产业,初步打造了以港澳特色为主的“科创+文创”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成为港澳品牌和人才的强“磁场”。
“澳青部落”建立了人才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税务服务平台等一站式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活动,打造了“青春黄埔行”“部落酋长会系列沙龙”等特色品牌粤港澳交流合作项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极具特色的青年创业服务平台。
归去来兮,如果说,昔日黄埔是中国人走向海外离岸第一站,那么今日的黄埔则成为归国创业的首选地。“港口”名称没有变,但是内涵已经在运输业的范畴上延伸到科技创业和人才会聚的层面。

2020年的九龙湖 
四方辐
1984年4月,广州市在城东一片农田里开始筹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起步之时,该区的GDP虽然只占广州市GDP的约2%,但因为未来发展前景看好而吸引了广州市民的目光。而一般普通市民对广州开发区的印象更多来源于在广州市区随处可见的以黄埔区夏港命名的“夏港”出租车。仅仅过了35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占全市6.5%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广州市40%的工业产值、1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7%的税收收入,GDP年均增长7%。2017年9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度融合发展,广州开发区实施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五区合一”,成为国内少有的“五区合一”区域。这种多功能区的叠加,不仅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而且让黄埔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高科技产业方面抓住先机,在汽车、电子、能源产业领域形成了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而近年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些产业包括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其中,广州国际生物岛作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引擎,聚集50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总部,引入了钟南山、徐涛等院士项目20多个,致力打造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GDP增速从2016年的5.6%提升到2019年的8.6%,增速每年提高1%,即便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也依然逆势增长4.1%,2021年上半年增长16.1%,近三年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连续三年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已成为广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2020年,黄埔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63亿元,在广州11个区中排名第二。同时,该区综合实力进位至全国经济开发区第二,5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工业总产值占广州全市比重超过40%。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已成为广州工业的“龙头大哥”。这些成绩让许多广州人惊讶之余心中充满骄傲。

 

粤芯半导体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的“链主企业”

2021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创建了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4万多家中小企业在这里聚焦主业,自主创新,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了黄埔力量。黄埔区、广州开发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均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授权专利发明和技术创新成果均来自中小企业。
发展是惊人的,而发展背后的故事是感人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速发展的背后,海内外人才与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该区有106名院士、1166名高层次人才、37万名大学以上学历人才,市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占全市七成、创业团队占全市六成、创新领军人才占全市一半。申报和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数量持续位居全市第一,近三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86%。
在广州科学城,我走访了一家由海归学者创办的明星企业,它就是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这是钟南山院士领导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产学研和成果转化平台主导发展企业,它的发展便是近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才战略的成果之一。
2009年,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引入广州科学城,在广州科学城建有2.5万平方米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基地”, 作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科学城分中心,该公司是“呼吸健康产业孵化器”(国家级培育)、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科技园(省级)的主体建设单位,并且以广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产学研、孵化投资为主,以“呼吸健康产业孵化器”为载体,开展医药研发、项目投资、孵化器园区管理、孵化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等业务。目前已自主孵化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原始创新特色的创业集群,创立了关联项目公司26家,涵盖六大功能板块:精准医学、功能营养、转化服务、医疗器械、医学诊断、新药创制。创业平台凝聚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以及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广州市创业领军团队5个,广州开发区创业领军团队7个,拥有呼吸疾病防控诊治行业领域内的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公司已获批建设有“呼吸健康产业孵化器”(国家级培育单位)、“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呼吸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粤港新突发呼吸道病毒临床防治联合研究中心”、“粤澳呼吸道病原体新药联合研究中心”、“广州市呼吸医学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基地”、“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医工联合及产学研转化平台。

 

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荣

公司董事长周荣,博士生导师,病毒学专业本科、硕士及博士,分别毕业于武汉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作学习2年,归国后,任广州市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儿科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儿科病毒学研究工作7年,其间创办广州华银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并任首席科学家,研发成果获得了3项专利和5个产品注册文号;2008年12月调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临床病毒学研究及实验室产学研和技术成果转化工作,成为钟南山团队成员。据他介绍,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长远立足呼吸医学与大健康产业,将按“总部广州、立足大湾区、面向国内外”形成多点产业布局形态。在5年内围绕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系统传染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与咳嗽”、“肺癌”四大方向,重点以呼吸系统传染病疫苗、院感防控与生物安全、特殊医学营养食品、呼吸药物作为四大龙头产业板块;将形成包括腺病毒(ADV)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疫苗产品,医用隔离病床、医用隔离诊台、隔离椅、隔离病房等医疗器械产品,功能性结构油脂等特殊医学食品以及RSV等新型诊断试剂盒等产品;引进高端人才10位以上和超过30家具原创性的技术产品企业进行深入孵化、加速或产业化,培养和引进高端的知识产权、财税、政策、金融、管理等人才团队,进一步夯实政医产学研资一体化的特色发展体系,在呼吸医学领域的创新团队、科研成果、孵化建设等方面力争全国领先,促进广州开发区、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人才、经济建设及社会的快速发展。

2021年7月29日,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前排右二)到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调研

 

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或许是亲历国外和国内科研不同经历,而且多年来从事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周荣坦言,虽然公司每年都有两三亿元的收入,但是,如何将更多的科研人员研究成果转发为市场需要的产品,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他笑言,许多人以为发明是最重要的,从零到一,从无到有,似乎很艰难,其实,如何将发明创造转化为大众适用的产品,也就是所谓的从一到十、一到一百才是最难的,这里边牵涉到产品开发投入、市场开拓、人才培养诸多方面,而最核心的,便是要让人才看到创业发展的希望,才能留住人才。

中新广州知识城凤凰湖畔

人才密码
15年前,著名影星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说了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今21世纪已经进入第二十个年头,人才显得越发珍贵。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才主导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天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构建起“百名院士、千名领军、万名才俊”推动“万亿计划”的“百千万亿”人才集群。全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口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达29864人。钟南山院士引领建设的广州实验室,李红浪、周振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形成了多个世界第一的技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人才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人才引领科技创新的核心作用为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而解读这一盛况的密码,便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人才战略。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要学会招商引资、招人聚才并举,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广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特别是最缺的人才。”

落日余晖把黄埔染成金黄色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在开展人才工作的过程中,把对人才的重视转化为一系列领先、创新政策,成为开展人才工作最为重要的驱动力。2017年以来,该区相继推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四个“黄金10条”扶持政策以及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政策,形成“金镶玉”政策体系,覆盖引资引才引智的各个层面。目前,全区已先后出台系列人才政策20个,近5年累计兑现金额超20亿元,政策支持力度全国领先。
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设立黄埔人才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包括海归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或港澳青年在区内的创新创业项目,为海归等人才创业项目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撑。目前,黄埔人才引导基金已出资10亿元,引导撬动了约60亿元社会资本,实现了约6倍的杠杆放大效应,共引导设立23只子基金并落地运作,累计向156家企业投资约41亿元,其中为48家区内企业提供股权资金支持约14.5亿元,区内项目投资金额占比35.4%。投向区内项目的金额中,其中约8.3亿元投向区内的人才项目(28个),在区内项目投资金额中占比近60%。
2020年11月23日,黄埔区科技局与黄埔区侨务局联合出台《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加快“海归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简称“海归十条”)。
不仅如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为人才搭建起世界级的创新创业创造平台。目前,全区集聚各类高端研发机构1000多家,有院士工作站17家、博士后设站单位96家;共有2万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13家瞪羚企业、22家独角兽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市企业总数稳居全国前列。

黄埔环境优美

为了让人才安心在黄埔发展,黄埔区在全国首创推出“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以“一碗汤”的距离留才在埔。
2017年,针对以前碎片化管理模式导致人才服务保障不及时、不全面等难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改革人才管理模式,将“服务”放在首位,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区级人才教育工作集团,建设成为模式新、服务优、机制活、竞争强的人才工作和教育服务创新型企业,为各层次人才提供引进、创业、居住、生活、教育一条龙服务。

群众们在南湾水乡唱粤剧

人才落地最大的难题是住房和子女教育,有房才有家,有家才能扎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看准了海归人才这一痛点,在全国首创且重点打造的以“上管老、下管小”为核心内容的“黄埔人才家”人才安居服务品牌,形成有温度的“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产业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提供引进申报、政策解读、政策兑现、创新创业载体、人才投资、人才绿卡、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生活关怀等全方位的特色化人才服务,加速高层次人才项目成果落地转化,助力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
人才教育工作集团在高层次人才集中居住的高端人才公寓(香雪国际公寓)内打造人才养老公寓,同时将人才父母、岳父母纳入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享受为期最长5年120平方米50%的住房租金补贴,同时为了让人才扎下根来,区里通过盘活国有存量住房、改造市场房源等多种途径,筹集近万套人才住房,面向全区各类人才开放。目前运营公寓项目12个,服务企业近千家,累计提供安居服务超过1万人次。

黄埔区打造高端人才养老公寓,创业与孝亲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满足海归人士在黄埔安家落户,人才教育工作集团打造有高度的“教育保障服务+教育配套服务+特色教育业务”教育体系。为学校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帮助学校专注于教育主业,集中精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满足人才对优质教育的美好向往,全面打响“读好书到黄埔去”教育品牌。人才教育工作集团目前开办了幼儿园11所,共提供3100个学位,重点保障包括高层次人才企业在内的民营和中小企业人才子女的入园入托需求,并积极引进国际化高端教育,满足区内国际人才子女的教育需求。
为了让人才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最近推出了扶持商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扶持办法》(简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10条”)。涵盖扶持高端消费、新零售、转型改造、特色街区、首店经济、美食餐饮、便民生活圈等17个高频扶持重点,形成6条核心条款,基本实现同领域内的商业扶持政策全覆盖,综合扶持力度居全国前列。这个政策支持在该区高标准建设购物中心,对获批五星购物中心的,按照项目投资额的10%给予运营方最高5000万元的一次性扶持。

龙湖街迳下村美景

在满足“硬需求”的同时,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做好“软服务”。该区组建了一支超过百人的“人才经纪人”队伍,全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划分为若干服务网格,每个网格匹配1~3名人才经纪人,为人才提供从初创落地到起步期的政策咨询、管理法务、劳务派遣,再到成熟期的投融资对接、IPO(首次公开募股)辅导等全流程创新创业服务。该区还整合开发“黄埔人才网”“黄埔才汇通”小程序等互联网服务工具,实现人才零跑腿、事项随时办。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成立运营以来,累计服务各类人才超过3万人次,协助兑现各类人才奖励扶持超过5亿元。例如,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最高500万元收入奖励、最高300万元高管奖励。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设立了“杰出人才奖”“黄埔工匠奖”等。

2018年11月21日, 广州黄埔欧美同学会·广州黄埔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

在实施人才建设战略的过程中,黄埔区侨务局、黄埔区侨联加强了为侨服务的工作力度,注重各部门协同合力、职能互补,在深入摸查全区侨情的基础上,系统做好侨界人士走访、慰问、帮扶和联络等工作。黄埔区侨务局协同区外事部门做好荣誉市民申报、日常服务联络和港澳相关工作,会同黄埔区科技局做好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创业和“海归十条”颁布工作;同黄埔区大湾区办等部门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涉港澳侨各项工作;同黄埔区金融局协力推出“海归基金”实体机构。
黄埔侨友艺术团在广州市侨文化活动日上表演
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黄埔区侨务部门还引导海归人士融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社会生活当中。
20世纪90年代,黄埔区有一支以来自东南亚、东亚的归侨侨眷和侨属自行组织、自娱自乐为主的歌舞队,为了让侨界人士更好地在黄埔区文化生活中发挥作用,黄埔区侨联对这支侨界群众文艺队伍给予正面引导和大力支持, 2009年将其正式更名为黄埔区侨联侨友艺术团(简称黄埔侨友艺术团),并且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排练和演出当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逐渐成长为一支“侨字号”传播文化艺术的重要力量。
10多年来,黄埔侨友艺术团发挥“侨文化”的特点,在演绎国内外优秀文艺作品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反映黄埔区生活的文艺节目,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和公益演出,深入侨乡,走访侨企,为侨演出,先后连续6年参加广州市侨文化活动日演出,多次受邀参加广东、广西、湖南、福建、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举办的文艺演出,在跨国、跨地区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得广东省老年文化协会先进单位奖、广州中老年文化艺术协会先进单位奖、广州市侨联先进集体奖等30余项荣誉奖项,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欢迎。

 

迳下村举行户外音乐节

广州开发区侨商会成立于2011年1月18日,一直以来,黄埔区侨务局、黄埔区侨联经常关心指导,除引导侨商会发挥好社团日常功能外,团结会员、发动会员主动承担和履行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和公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开发区侨商会无偿捐款达547.3万余元。

黄埔花市

2018年11月21日,黄埔区海归人士成立黄埔欧美同学会,黄埔区侨务部门密切与归国留学人员的联系交流,推荐会长担任黄埔区政协常委。带动骨干会员参政议政,多次组织黄埔欧美同学会代表人士参加黄埔区民主恳谈会,向区委主要领导就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黄埔区侨务部门还依托澳门广州黄埔联谊会,加强同澳门缅华互助会等海外侨界社团的日常交流联络;依托爱莎学校、新侨学校等侨界教育机构,广泛联络海内外知名侨领,发动海外青少年参加2021年“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活动,不断扩大朋友圈;主动对接黄埔区第十七批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获得者蓝钦扬院士,做好相关团结服务工作。
一位学者说:“从过去开眼看世界时的‘从黄埔走’,然后到改革开放吸引企业投资生产的‘到黄埔来’,再到现在引入高精尖项目的‘在黄埔干’,黄埔的发展一直都很蓬勃。”是的,黄埔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从南海神庙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对外开放之脉绵延千百年从未断过。在这片海风徐来的黄金土地上,黄埔凭一以贯之的“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气魄,继续演绎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

广州国际生物岛

到黄埔去,共享精彩!这既是深情呼唤,更是新时代之约!

 

文/林干
图/黄为民 李剑锋 贾自豪 林美瑛
编辑/林艺明
审核/黄为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