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丽江,时晴时雨。左手的天空是一片铁青色的雨云,而右手的天空却放了晴,阳光从雨后的云彩中透射出来,给远处的雪山镶上了薄薄的金边。空气中满是久违的清新。
每日在北京奔波劳顿的岛叔来到丽江,可不是为了休闲度假,而是参会。什么会?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
这场由岛叔的娘家人民日报海外版主办,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共丽江市委市政府承办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海外华文新媒体代表、知名侨领和专家学者等200余位嘉宾。
一
大家从世界各地赶来,为的是探讨同一个主题:“大变局:让华媒声音更响亮”。当然,岛叔也在现场碰到了很多来自华媒的岛友,大家一交流,话题总离不开“中国”二字。
身处异乡,祖(籍)国的发展总是牵动大家的心。做媒体的同行,更是多了份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少人为此坚持多年。
20年前,“70后”南庚戌初到非洲,虽然语言不通,但凭着中国人特有的勤劳坚韧,白手起家投身华媒事业。南庚戌和妻子用复印机承担起博茨瓦纳第一份华文报纸的制作和发行工作。
“我在电脑上做好word文档之后,打印出来,贴到A4纸上,A4纸再贴到A3纸上,我太太负责复印。”
经历20载风雨,南庚戌出版报纸,开办广播电台、电视台,如今已是非洲华文传媒集团董事长、环球广域传媒集团总裁。在赞比亚,南庚戌邀请中国大使夫人用英文在电台给非洲听众讲《西游记》,他还创办非洲户外流动影院项目,亲自开着车,到非洲各个国家去巡回放映中国和非洲电影。
岛叔也曾到过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家中文图书馆,镇馆之宝是一张泛黄的1985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号。若干年前,一位馆员的公公在美国地摊上捡到了这份报纸,过世前捐给了图书馆。同为华媒人的馆长郑重将这份报纸装了个镜框,挂在了显要位置。
这些海外华媒人旅居他国有年,背后故事太多太多,但割不断的永远是浓浓的乡情。正像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总编辑王菁野所说的:“那些十几年二十几年如一日坚守海外办华媒的人,都有着一份情怀,他们的付出实在太多,这是呕心沥血的付出。”
一种乡情,一份情怀,这是促使这么多海外华文媒体走到一起的文化情感基础。
第四届海外华文新媒体高峰论坛在云南丽江开幕
二
很多人一提到海外华文媒体,总是不自觉跟西方一些大媒体比。当然,在体量上、话语权上,中文媒体尚比不过英文媒体,但想变道超车,并不是没有机会。
这就是这次峰会探讨的主题词:“大变局”。时代酝酿着变化,变化中孕育着机遇。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海外版总编辑许正中用了良机、契机、转机来形容华文媒体遇到的“大变局”。
其实很好理解,中国国际地位提升了,以前是贫穷落后被人同情的“小兔子”,现在是森林中万众瞩目的“大象”,必然带来世界对中国资讯、中国信息的爆发式需求。
现在明显是“供小于求”的信息短缺,所以造成话语权旁落,西强我弱。但有个技术上的机遇,就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下,媒体领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举个例子。以往中国的信息必须要经过西方媒体咀嚼一道后,再传播给海外受众,但现在呢?我们有这么多社交媒体账号,中国的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海外普通受众。“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日子是不是爽得多?
峰会上发布了《2019海外华文新媒体影响力报告》。报告从海外400多家华文媒体中筛选出了受众覆盖面较大的181家做了分析,发现这些年,九成海外华文媒体布局了网站,同时还积极围绕移动端布局。
移动APP开通率有24.3%,脸书开通率有50.3%,推特开通率为28.7%,微信微博的开通率分别为49.7%和48.6%。
这个数据当然还可以再提高,但至少说明大家已经意识到了这场“大变局”的到来。
海外华文媒体网站影响力榜TOP20
三
“大变局”当然不止于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大数据、人工智能、5G带来的智媒时代,让媒体想象空间巨大,这也是参会的华媒人热议的话题。
“对媒体人自身而言要求更高了”,德国开元网总裁周鸿图说,“我们需要学习每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要了解它的传播特点、采编方式,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平台发布,要有不同的媒体方式。就外部而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来调整内容,不同受众在各个信息平台上,要求看到的内容、兴趣点都不一样。”
当然,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也是显而易见。
以前我们写了报道,都不知道谁看了,效果怎样。现在呢?借助大数据,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文章的读者是谁,阅读偏好、阅读时长、阅读时间段等等,甚至你的其他信息。随着读者的画像越来越清晰,媒体的内容生产也可以跟服装一样定制,更加精准投放。
现场很多人提到了“机器人写稿”。现在机器人只是写写简单的信息,将来会不会写更复杂的新闻报道?记者编辑真要失业了?
一切皆有可能,未来没有边界。
可能将来当你打开侠客岛时,和你对话的岛叔/岛妹会是一个机器人。
文/风清扬(纯手工非机器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