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时报 李弘毅 专题报道)2018年7月13日至18日期间,应天津市政府侨务办公室、北京市政府侨务办公室等单位的邀请,本报派员参加了2018中国·天津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每年度华博会)并且随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采访了京津冀的政府、新媒体、文化单位以及商店等,对京津冀一体化这一新时代的热门话题进行了观察,从一周的走马观花似的采风见证了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新格局和高速度。
2018年7月13日上午,“2018中国·天津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每年度华博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开幕。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位嘉宾与会。天津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到场致辞。本届洽谈会以“万侨创新、合作发展”为主题,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等,着力打造天津高水平侨界盛会,鼓励和引导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在津创新创业,努力搭建涉侨经贸科技交易平台,服务海外侨胞在津事业发展。
会场的展厅里展出澳门等海外商品、特别是天津出产的无人机、电动汽车、纺织打印机等高科技产品。
展区里展示的全球大数据指挥中心以及前来参展的以澳门旅游局为主的葡语国家展区。
天津市政府每年度举办的华博会已经成为吸引全球华侨华人专注和参与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平台。
争取海外华文媒体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关注与报道,是当地政府与媒体的重要工作之一。采风团先后参加了天津和北京的媒体合作活动。
7月14日上午参加华博会的海外华文媒体开始天津采风活动。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华媒人员来到天津的“津云”集团,见识最新的“融媒体”的核心中枢:“中央大厨房”。
2017年3月31日在天津数字广播大厦正式启动运行的“津云”平台,是天津市委推进媒体融合的重点工程,依托北方网新媒体集团的技术优势,融合了中央驻津媒体、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北方网等主流媒体的优质资源;“津云”中央厨房打造了适合全媒体融合的新闻生产机制和指挥调控体系,建成了集“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站、客户端”为一体的全媒体融合,对选题、采访、编辑、播发、评估、分析等全流程进行管控,在全国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堪称首创之举。
现场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与津云集团签署了合作协议。海外华文媒体直接参与了京津冀一体化的相关报道活动,向全球华侨华人及时报道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建设的情况。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融通中外·创意传播”座谈会于北京时间7月16日在首都召开。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家海外媒体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会上,45家海外华文媒体与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签署协议,成为继首批50家之后,第二批助力北京创新发展特约海外媒体。
从天津和北京的商业历史发展的视角,回眸京津冀的一体化,在与洋场的商业文化的竞争中先后众多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脱颖而出。
2018年7月14日下午,天津采风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天津百年老字号企业“桂发祥”,参观十八街麻花文化馆及麻花生产线。1927年,刘老八的麻花铺取字号为“桂发祥”。在九国租界的天津洋场,400余种中西糕点中创出名牌食品。桂发祥是天津少有的既为“中华老字号”又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食品企业,成为当之无愧的天津旅游特色食品名片。
2018年海外媒体采风团来到前门附近的北京坊。它的前身就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京师劝工陈列所”,为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承担民族工商业的展示功能。1936年更名“北京劝业场”。1949年劝业场已经汇聚22个行业,180多个货摊。2015年 北京劝业场重开门户。
现在的北京坊不仅是追忆晚清民国的怀旧之地,更是世界大品牌入住的最佳商圈。星巴克中国最大的旗舰店里显示出别样风格与情调。
京津冀蕴涵着中国两大天壤之别的文化层次:京城皇家宫廷文化与乡土民间文化。京津冀一体化的文化根基在民间草根之上。
2018年7月16日海外华媒采风团来到天津大运河畔的千年古镇杨柳青的石家大院。石家大院有18个院落,四合连套,组合成宏大的古民居建筑群。鸳鸯厅、佛堂、南花厅、戏楼堪称建筑精品,砖、木、石雕精美而独具特色,是华北地区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宅建筑群。院内陈设有华北地区的民间文化习俗的展品,婚俗、节庆、戏曲等向游人展示了蕴涵丰富又鲜活的清末民初的乡镇民间生活画卷。
毗邻石家大院的杨柳青年画馆原系杨柳青人“赶西大营”创始人安文忠的家祠,主要展示全国四大年画之一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史沿革、代表作和现场制作表演等。杨柳青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解和展示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等工艺,令人对中国乡俗文化艺术更多一份理解和喜爱。
代表天津本土文化的“一文一武”之武,就是精武门·中华武林园。它位于天津市南侧的精武镇团泊大道旁,是一处以纪念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先生为主题的园区。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了园区的霍元甲纪念馆。霍元甲的旧照以及其后人在海外发展精武门会馆,弘扬中华武德文化的事迹令人印象深刻。
同在精武镇的小南河村建有一所武校,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现在校生1800余人,年龄从幼儿、中小学生至成人等5个学段,专业训练包括武术、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摔跤等十二个运动项目。学员中走出了9个国际级冠军、100多个国家级冠军以及数以千计国家级运动员。运动场上奔跑着外国学员,剧场里演出着霍元甲生平故事的舞剧,霍元甲若在天有灵,一定会欣慰夙愿已成。
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新契机之一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分别在北京和张家口等地进行。冬奥会的场馆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将京冀连成一体。
7月17日,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58家海外华文媒体开始了“行走北京”的采风活动。首先,参观考察正在建设中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工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能容纳观众1.2万人,它将和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遥相呼应。
京津冀一体化是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7月7日下午,“行走京津冀”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赴通州参观北京副中心建设。规划馆的沙盘展现了未来北京副中心的城市布局,特别是深达50米多层次的地下管廊建设,将地上的绿水庭院呈现营建成宜居的生态景观。站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观景平台上远眺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北京市行政中心和居民的新家园,令人羡慕和赞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远见和建设的速度。
7月18日海外媒体采风团走进中国第十九个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在雄安新区的三级规划中,白洋淀处于核心位置,是新区的肺。白洋淀又称西淀,由143个淀泊被三千多条沟壕所连接,总面积有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水域面积相当于56个西湖。
湖区的栈道和观景台是2017年2月习近平考察的路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引黄入淀等工程的补注,白洋淀的水量水质以及环境保护将得到很大改善。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是“雄安基建第一标”,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的第一个成规模大型建筑群,它代表着未来雄安新城建设的基本方向。中国首个大型钢建筑群项目、参照北京故宫中轴线的布局,建筑分布呈现三纵三横格局,贴近传统建筑外形,具有对称、庭院式特点。
园区交通使用电动汽车和自行车,利用地热采暖。现在已经引入无人商店等服务设施。上月15日,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雄安新区建设的绿色、智慧、人文等理念将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新方向和样板。
短短一周的采风活动结束了。虽然走马观花京津冀也许给人浮光掠影的印象。但是,却让每一个走过看过的人都不得不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有了新的体认和肯定。
京津冀一体化,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重大国家战略”的“一号工程”,国家发改委称其为推进国家经济改革和城镇化的“头等大事”。它不仅可以解决京津都市病的都市治理的新路径,而且可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华北乃至整个北方腹地发展。同时,京津冀一体化又是中国体制和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支点。它的环保、协同、开放等发展新理念和规划,将使其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全球华侨华人期盼这个愿景的实现并且将积极参与其中,争取机会也是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