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新网
(抗击新冠肺炎)国际述评:全球疫情复杂演化 关键问题依然待解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题:国际述评:全球疫情复杂演化 关键问题依然待解
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呈现几个显著性节点:世卫组织认定大流行、欧洲成为疫情“震中”、中国转向防范境外输入风险、非洲中东拉美不断被渗透……以中国以外确诊病例数超过中国为标志,全球战疫出现重心转移,耗时也进一步超出预期。
面对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调动全社会防疫积极性。但也有国家选择“顺其自然”,等待群体自然产生免疫能力。在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世界各国还未将战略战术协调一致,这也导致一些关键问题仍不明朗。
“封城”会是欧洲的“底牌”吗?
作为当前的疫情“震中”,欧洲大部分国家不断升级防控力度。意大利10日起实行全国“封城”。西班牙、捷克、法国、德国等也纷纷进入全国“封城”或“接近封城”状态。
不过,这一“硬核”举动并未打消人们的顾虑。有人指出,欧洲国家的“封城”很难达到预想效果。由于社会、文化等原因,欧洲国家对于限制民众出行非常谨慎。即便在“封城”状态下,外出也未被完全禁止,居家隔离更多依靠民众自觉。
更有担忧指出,如果“封城”被证实不能有效遏制疫情,那么欧洲各国手里还有其它“底牌”吗?如果疫情持续蔓延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欧洲不排除失控的风险。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遏制病毒在欧洲蔓延已不再可行,当务之急是延缓蔓延的速度。
防控能力薄弱的国家能顶住吗?
与欧美相比,非洲、中东、拉美地区的防控能力普遍薄弱,防控形势更不乐观。
以非洲为例,虽然目前未发生聚集性感染、社区传播等情况,但非洲地区整体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各国的防疫、管控、检测等工作能否落实到位令人担忧。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上月就曾提醒,遏制病毒传播的“机会窗口”正在收窄,各国应尽快做好应对准备。为此,世卫组织向非洲多国提供了病毒检测试剂盒和防护设备,并对当地卫生防疫人员进行了培训。
部分中东国家和拉美国家不仅面临同样的问题,还要面对国内局势动荡、社会生活失序、国家间地缘矛盾尖锐等复杂局面,这使得疫情防控更加困难。
基于上述情况,国际社会有必要向防控能力薄弱的国家提供援助,并分享信息和经验,力所能及地帮助其渡过难关。
全球经济距离衰退还有多远?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摆在各国面前的课题是,如何一边抗疫一边止损,以及疫情过后如何刺激增长。
据测算,2003年非典疫情给全球造成约400亿美元损失。考虑到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不确定性因素,此次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将数倍于非典疫情,破坏程度甚至可能大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好消息是,中国在艰难渡过至暗时刻后正在加紧复工复产;七国集团领导人也表态,将通过合作和协调,运用一切政策工具,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撰文指出,加强全球协调行动是提振信心和稳定全球经济的关键。按照IMF预测,如果中国经济能在二季度回到正常水平,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将较此前的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3.2%。
病毒何时才会离场?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于新冠病毒将何时离场、以何种方式离场等话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对这种病毒的了解和研究还相对有限、全球防控形势还未根本性好转,目前很难对此作出预判。
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说法,“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那么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风险越来越大。”
日本感染症学会理事长馆田一博本月表示,新冠病毒“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随着天气变暖而消失,战斗或将持续数月、半年甚至跨年”。
美国Live Science网站日前在一篇报道中指出,新冠疫情与以往的所有疫情一样,最终都会结束,但病毒却不一定会彻底离开人类。
报道通过采访多名公共卫生学专家和病毒学专家,梳理出新冠病毒的四种终结方式:病毒传播被有效遏制直至疫情结束;病毒发生变异以致人类不易感;抗病毒疫苗研制成功;变成像流感病毒一样季节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