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院的菜圃

作者:風城隨想

1972 年離開以風城聞名的家鄉一新竹,

來到另外一個風城一芝加哥。

48個年頭過去了。

異地久居變故鄉

客自中原仍是客

70歲退休了,

期盼,隨心所欲而不愈矩。

在一生的風城之後,

留下微風的痕跡。

健康的「有機蔬食」是時尚,更是復古。

「當下放下」還原「知足常樂」有機的人生哲理。

五月初,朋友胡先生打電話來,有三包自己種的蔬菜給我。還叮嚀著,什麼時候會到他家,可以把握時間在菜圃上摘下來,保持最佳的新鮮度。

心中十分高興有機會吃到真正「有機」的蔬菜,卻也覺得奇怪:芝加哥漫長的冬天,五月初還不適合把幼苗移植到外面仍舊冰寒的土壤中,而他家的菜圃已經有了收成?

來到這個諾大的後院,在一般家庭的水泥小平台上, 有烤肉檯,有喝茶聊天的桌椅,有圍著平台的玫瑰花圃,有花苞,有盛開的花朵。

綠草如茵的院子和平常溫馨的家一樣。所不同的是,在所有籬笆的底部都加上了防止小動物進入的鐵網,各邊種滿兩排蔬菜甜豆的菜圃。院子的盡端,有兩個菜圃和加蓋的苗圃。一個大的有機肥料儲存箱,坐落在最後的圍籬邊,就像是一個大型工具儲藏箱。兩個大儲水筒(550加侖)隱密在灌木和長青樹叢中,一點也不礙眼。在苗圃後邊,有地面加蓋的井口,這是個很關鍵的雨水儲存點,經過地下石子濾過的水,再打入儲水筒。天氣暖和了,為每個菜圃量身打造,可以調整高低的暖盆蓋,已經不再需要。

這是藝術家夫婦的後院和菜圃,清新,優雅,生氣盎然,有條不紊。

胡先生和他太太當年在國內上山下鄉的年代相識,是單簧管和長笛的音樂夫妻。

十年文化大革命後的第一次高考,胡先生考上了上海音樂學院。四年苦讀苦練。畢業演奏,就被交響樂團指揮看中,這是萬挑一的機緣,進入全國頂尖的交響樂團。追求理想主義的他,成天練習,絲毫不敢懈怠。單簧管獨奏時,全場的聽眾,凝神專注,他深深體會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

 

1988年他們帶著一歲半的兒子來到芝加哥,身上只有六十美元。面對生計的問題,忍痛割愛藝術,得開始打工賺錢。

 

可是長期打工不是辦法,開始和朋友合作開餐館。忍痛放棄專業跳進廚房,把炒炸烹調的十八般武藝精通之後,符合常人所説的,要擺個攤子,自己就得有兩把刷子。

朋友之間的合作,靠信任丶靠理性丶靠包容、靠同理心。由一家,等哥哥也加入行列以後,很快地就癹展成四家餐館。股東結構不同,但帳冊清楚。

辛苦賺來的錢開始往置產方面投資,由自己住家的改善,慢慢到最後把餐廳的地產買下來,生意興隆時,才更有保障不受到干擾,而且房租轉變成為自己的收入。

 

置產也從便宜需要修理的地產開始。他謙虛地說,修理裝修把他訓練成一名好手藝的Handyman。每當他碰上令人頭痛的疑難雜症時,仔細推敲過後,他會把自己抽離出來,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讓他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他認為「害怕怕認真」,凡事只要認真,怕心去了,才能真正面對,解決問題。當完成一件項目後,不要太苛求自己,享受一下,提高視野的高度,再繼續改進。

 

孩子的教育,在百忙中仍要面面俱到,加上孩子懂事,父母放開手讓他自己成長,即使要跌一小跤,學一點教訓,也是生長的必經過程。在芝加哥北郊好學區的髙中畢業,如今有醫療職業的專業,結婚生小孩。每當兒子帶著媳婦孫子回家一起吃飯,給美麗的家園,增添更多天倫之樂的溫暖。

這是個成功的故事。

難能可貴的是,十年前,有太太的支持,合作二十年伙伴的認同,他賣掉餐館,決定退休。

他要做自己想做,喜歡做的事。他要在自己家的後院種植有機蔬菜。

寫到這,才領悟到很多知識,尤其庒稼農田的活,真是超越文字所能描述的。

「三訪」胡先生,非常感謝他同意給攝影一個小時的錄相,才不致於把重點給疏漏了。

以下簡述的內容外,附上經過剪接的錄相,希望大家能在視屏上體悟到菜圃主人的寶貴經驗,希望對種菜新手能有幫助,高手敬請指教。

第一,後院種菜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不能讓小動物來破壞你辛勤勞動的果實,籬笆下面的空間必須安裝金屬網(half inch wire mesh),不然一夜之間你會菜苗全無,而失去種菜的信心。

 

第二,自製的有機肥料,和老農民過往「漚肥」是同樣的道理。常年使用的土壤,一定需要施肥補充養分。俗話說:庒稼一支花,全靠肥當家。

 
把秋天收集來很多很多的落葉,剪下的綠草,果皮菜蔬廚餘都可以用來做有機肥。尤其是落葉,樹根吸收土壤的養分都聚集在樹葉裏。漚肥要經過澆水、燜溫丶發酵。秋天開始做的漚肥,第二年春天就可以用了,管用一年的肥料。他曾向當地市政府申請,想養幾隻雞,就更像村莊田園,會有更多的天然肥料。可惜,市政府沒批准。

第三,在寒冷地區種菜,首先要保䕶蔬菜不受凍,和延長種植時間,如何制作「暖盆蓋」(附圖,弧形罩上透明塑膠布就可以用在4×8的菜圃)和「燜盆」的操作。

「燜盆」是非常重要的步驟。把經過整個冬天冰凍的土壤暖活回來。

寒冬過後,把土挖幾個較深的圓洞,幫助暖空氣滲入土中,蓋上暖盆蓋。陽光的熱,經過封閉的蓋子後,上昇的溫度,透過圓洞,就可以天然地提髙土壤溫度。

以芝加哥的天氣,有時候,二月底三月初,就可以開始種菜。當然暖盆蓋一直要調整高低保持適當溫度,直到五月中旬以後才可以完全收起來。插在菜圃土壤的無線溫度計,可以清楚地掌握種植時間和暖盆蓋的通風程度。

第四,雨水的儲存也很重要,用自來水澆菜,一來經濟成本太高,二來其中的氯氣會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壞土壤生態。更重要的是,缺乏微生物的土壤很難種好植物。

 

雨水是最有機的,儲存雨水就變成一個挑戰。這個後院有個小坡度,雨水順著流到最低窪的雨水儲漕。再用水泵抽入大儲水筒。如果長期不下雨,桶內的儲存水也能維持20-30天水量澆菜。兩個大水筒都是封閉的,不透光就沒有生青苔的問題。當然,雨水的儲存是因人而異的。

 

第五. 爬藤架子和種子的留存,是後院種菜裡工作量比較大的事,適用於任何地區。

鉛絲網和鋼線搭起來的架子,是他自己獨創的構思。材質好,又經濟,又輕巧,搭架拆架乾淨俐落,還可以重複使用,收藏不佔地。搭起的架子,美觀,直挺穩固,但有彈性,也會隨風小幅搖曳,更符合植物生長特性。

 

種子的來源,都是他自己收成後存留下來的有機種子,可以管用三到四年,甚至五年照樣發芽。挑選比較健康茂盛的一兩株當種子用。雖然留種需要很長的時間,但很值得延續優良的品種。絕對不用有基因改造的種子。

 

除了一般的蔬菜,還種了甜豆(sugar snap peas),馬蘭頭,東北豆角,茼萵,絲瓜,冬瓜和山藥等三十幾種菜蔬。

第六,自己吃的菜,絕對不用殺蟲劑,不然就失去自己種菜的意義。

回過頭來説説,説退休就放下了,這是段漫長、果斷的心路歷程。

第一代移民所熬過「眼淚拌飯吃」的苦日子,放棄身邊所有,尋找未來更多的機會。凡事打馬虎眼不得,「認真」是他的個性。

錢不重要?要多少錢才可以「夠」過退休的生活?他説對財富和快樂的追求是無限的,而生命卻是有限的。怎麼在有限的生命裡得到人生最大的快樂,這是他要爭取的。他自己覺得生活很踏實很幸福,這就是金錢買不到的富裕。

退休後,每個月會減少的收入是可以算得出來的,也是要割捨的誘惑,更要果決跳出來的「慣性」模式。

不想做一個「賺錢」的機器,更不想後悔因繼續在慣性中,失去了機會去做想做的事,想過的日子。

現在高高興興地當園丁,幹農夫的活,收成後,吃到自己親自種植的有機蔬菜,又可以分送親友和鄰居,就非常開心。

知足常樂不是諺語,而是生活中的體驗。

後院菜圃藴藏著多少的知識,菜圃主人更令我深思,「當下放下」的勇氣和智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