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越友好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4月14日,越南当地民众、华侨华人等热烈欢迎习近平总书记到访。

本报记者 张矜若摄

4月13日,在越南河内胡志明故居,当地书法家为中国游客书写“同心”。

本报记者 牛 震摄

4月9日,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在翻阅越南语版的中国传统经典名著。

本报记者 张矜若摄

4月14日,越南青年参观在河内举行的中越青年交流合作图片展。

本报记者 刘 刚摄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风光。

本报记者 万 宇摄

“中越命运共同体推进于密切的人文交流。这些年,中越人文交流步子越迈越大,两国民众越走越亲。”4月14日,在赴河内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志同道合携手前行  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的署名文章,指出要共同办好中越青年友好会见、边民大联欢等有温度、接地气、聚民心的人文交流活动,深挖红色资源,讲好两国人民友好故事,把中越友好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运与共。今年是中越建交75周年,也是“中越人文交流年”。中越多地开展了丰富多元的人文交流活动,两国传统友谊不断深化,为续写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注入强大动力。

志同道合、守望相助——

“希望两国年轻一代继续发扬和传承越中传统友谊,培育友好交往的新生力量”

细雨蒙蒙,春意盎然。在广东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绿树掩映间,两幢富有岭南民居特色的砖木结构三层楼房古朴雅致。这里是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旧址。

“偶然走进这里参观,很受震撼。希望中越两国传统友谊能被更多人知道,两国友谊不断延续下去”“我是越南人,很自豪能来到这里”“祝愿越中友谊世代相传、万古长青”……旧址入口处的留言簿上,中越两国参观者的寄语体现出对深化两国友谊的美好愿望。

中越两国革命先驱携手探寻救亡图存道路,为世界取得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斗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胡志明主席先后在延安、桂林、重庆、昆明等地参与和支持中国抗战。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团和政治顾问团支持越南人民抗法斗争,中国党、政府和人民全力支援越南抗美救国正义事业。“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成为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旧址经过修缮于2024年3月重新对公众开放,目前已经接待多批来自越南河内市、胡志明市等地的高级别代表团。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娟介绍,旧址为越南代表团、中越友好人士提供接待和交流平台,成为越南共产党和人民缅怀胡志明主席的重要场所,是游客了解中越革命友谊故事的重要窗口。近期,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与越南胡志明博物馆还将共同在广州举办“革命之路——胡志明同志在中国”展览,弘扬中越传统友谊,促进两国民间交往。

走进越南资深翻译家、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吴彩琼位于河内的家,记者被书柜上展示的“中华文化艺术丛书”所吸引。丛书涵盖中国建筑、戏曲、文学、舞蹈等不同主题,都是吴彩琼参与翻译的作品。“翻译在越南和中国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之桥,让两国人民心更近、情更深。”吴彩琼表示,加强人文交流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交流,将进一步助力越中各领域合作,深化两国传统友谊。

回首过去,中越两国志同道合、守望相助。展望未来,中越两国前途相关、命运与共。“越中传统友谊深厚,这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精心培育而成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珍惜。”吴彩琼表示,“希望两国年轻一代继续发扬和传承越中传统友谊,培育友好交往的新生力量,共同书写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新篇章。”

山水相连、文化相通——

“中越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越南对精通中文的人才需求激增”

“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越南—中国》这首广泛传唱的歌曲道出了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的共同心声。

中国首款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在越南热销,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在越南年轻人中日益流行……越南河内大学孔子学院老师黎玫香说,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等文化产品为越南年轻人带来了新鲜的文化体验,提供了更多了解中国的窗口,也不断为两国年轻人交流提供新话题。

“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在越南家喻户晓,中国当代影视作品也深受越南民众喜爱。越南民众对中国传统经典名著、当代影视作品、短视频、网络文学接受度高,这些作品成为越南民众了解中国的重要桥梁。”吴彩琼说。

近年来,越南对中文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据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覃永华介绍,该院由河内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共建。成立10年来,该院培训学员超过3万人,汉服展、投壶、职业培训等各类活动吸引超过10万人次越南民众参与。“中越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越南对精通中文的人才需求激增。”覃永华说。

如今,学中文、到中国留学成为许多越南年轻人的选择。目前,越南全国有50多所高校开设中文系或中文专业。为加强对本土教师的培养,河内大学孔子学院今年计划组织约80位越南中文教师到广西师范大学研修培训,并参加“重走先辈路,赓续中越情”中越青年师生交流红色研学营等活动。“希望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向越南青年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覃永华说。

旅游合作、人文相亲——

“我们立刻找到了共鸣,就像德天瀑布的水和板约瀑布的水,最终汇成一条河”

色彩浓烈的壮锦、壮乡的长桌宴、五色糯米饭……在中越德天(板约)瀑布的水汽氤氲中,两国歌手对唱山歌,两国游客抛绣球、跳竹竿舞、舂糍粑,现场一片欢歌笑语。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位于中国和越南界河归春河上游,德天瀑布位于中国广西一侧,板约瀑布位于越南高平一侧。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期间,中越两国歌手乘着竹排,在瀑布下对唱山歌,展现出一幅中越民间友好、人文相亲的生动画面。“既紧张又兴奋。”广西大新县高腔山歌手赵家梅第一次参加中越对歌活动,“虽然语言不同,但旋律一响,我们立刻找到了共鸣,就像德天瀑布的水和板约瀑布的水,最终汇成一条河。”

去年10月,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作为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它有效带动了德天(板约)瀑布景区及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中越游客共赏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的壮丽景色提供了便利,“一票游两国”成为两国游客新颖的“打卡”方式。

在河内市区网红打卡地火车街,一列火车驶过鳞次栉比的咖啡店、小酒馆,挂在店铺外的五彩灯笼随风摇曳……中国游客小王和朋友举起相机记录下这一时刻。“在这里,可以坐在铁轨边一边品尝当地特色‘鸡蛋咖啡’,一边欣赏东南亚风情的街景。越南是中国的近邻,航班和签证都很方便,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很美。”小王说。

当前,中越两国积极促进双边旅游合作。中国是越南最重要的外国游客来源地之一,胡志明市、岘港市、芽庄市等旅游城市随处可见中国游客。今年2月,中国实施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免签政策,进一步带动了越南游客入境中国旅游的热情。

“中国的城市发展、科技体验、美丽的风景和合理的价格都对越南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很多越南民众把中国作为出境游首选目的地。”越南南方国际旅游公司董事长武南芳告诉记者,2024年公司经营的中越两国游客双向旅游业务提升了三成左右,“期待通过旅游合作促进两国人员往来和民心相通。”(本报记者  邢  雪  沈小晓  张矜若)

(本报记者于景浩、杨晔、牛震、王云娜、庞革平参与采写)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5日 第 05 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