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奏响 –中西合璧使古曲焕新颜

【神州时报讯】郭晓可是活跃在芝加哥的年轻小提琴家,非常积极参与华人艺术传播活动。每年特殊节日我们都能听到她为全球华人带来的惊喜,用小提琴演奏出国粹经典。今年前不久在芝加哥华人艺术团举办的《梦回故乡》中秋国庆演出中,郭晓可带来了与古筝合作的中西合璧作品《渔舟唱晚》。非常高兴又一次听到这回味深长的演出,借此机会我们来聊一下今年她都有哪些丰富经历。

图一: 郭晓可与古筝演奏家赫英博合作《渔舟唱晚》

图二:郭晓可在芝加哥留学生K歌之王大赛与其他评委合影

1.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古筝与小提琴的合作,请问您为何要选《渔舟唱晚》这首作品来作为国庆中秋《梦回故乡》音乐会的表演曲目?

郭晓可:首先,这次出场和以往不同的是,我选择用古筝和小提琴二重奏这种中西合璧的乐器演奏形式来加盟今年芝加哥华人艺术团的《梦回故乡》音乐会,这次演出与以往我自己独奏作品大有异同。首先我要考虑到是否有作曲家写过两种乐器配置的音乐作品。我发现《渔舟唱晚》这首作品非常符合这场音乐会《梦回故乡》主题的意境,一种深沉的东西方古典艺术的美融汇贯穿在里面。所以我决定采用《渔舟唱晚》作为这个二重奏音乐会作品。

2,   您觉得与古筝合作和西方古典乐器合作有什么区别,这次合作给您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

郭晓可:这是我第一次大胆尝试与民族乐器合作,对我来说是个崭新而有趣的经历。因为这是一首中国民族乐曲,所以,我在演奏时为了要了符合民族曲风风格,我加了很多具中国音乐特色的滑音在里面,我和古筝演奏家在排练中要互相熟悉对方的旋律和乐句的气口以及演奏的手法。古筝的发声频率和小提琴的频率不一样,古筝频率比较慢,我在演奏中要经常听古筝结尾余音来判断我旋律的进入,这种音乐表现形式的确是个新的尝试和体验。

3    你们在排练中是否遇到过一些瓶颈和在以往古典室内乐合作中不曾遇到的问题?

郭晓可: 因为这两个乐器的记谱法大相径庭,乐理方面的诠释也不同,可以说是完全和以往室内乐合作是相反的。我首先要在调性、记谱上都需要翻译成西洋记谱法,就是先解决首调和固定调的统一和乐句结构的划分,力度记号和表情术语的统一。这些都是排练前的作业。虽然是一首中国作品,但是在乐理上还是要遵循西方乐理结构,我要在排练中指导古筝演奏家填补这块空白,前期排练因为乐器类型不同会“水土不服”,我就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音色、音量如何控制和相互融汇?我在后面把这些基本问题归位好,排练时效率会提高很多,新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整首作品中西结合,有一种异域文化碰撞的快感和古曲换新貌的即视感。

4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风作品都融入和西方乐器,但是很少西方作品融入中国乐器,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郭晓可:其实这是个文化认同的问题,我们普遍学习西洋乐的人数超过民族乐。自然有很多西洋乐器演奏的中国作品,中国作曲家近几年在新音乐发展中都在写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民族音乐新作品。我认为这是个文化融合的好现象。比如这首《渔舟唱晚》本身小提琴有独奏版本,也是借着古筝曲改编来的。然后又编写了古筝与小提琴的重奏版。这种设计已经做到了中西合璧、古风融合。但是中国民族乐器相对与西方古典乐器在音域要窄,这就限制了演奏一些作品,但是西方很多新影视音乐也融入很多中国打击乐,弹拨乐作为背景音乐,这也是文化输出与认同。这是非常好像现象。说明我们不管大众民乐还是小众民乐在国际上都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音乐是流通的,可以互相借鉴,这已经不再拘泥于“你“代表谁,艺术的世界是个共同体。

5.说到艺术借鉴,我知道您很喜欢各式各样的音乐,不仅仅局限在小提琴演奏方面,听说今年您还跨界当上了k歌之王大赛的评委,这是一段怎样的经历?

郭晓可:很荣幸被组委会邀请去当选这次芝加哥留学生K歌之王大赛的评委,这也是我第一次当声乐比赛的评委,其实也没有跨界,声乐也是音乐的一部分。因为音乐都是相通的,我可以从每个选手演唱中感受到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他们对音乐富有朝气的追求,我深受感染。当评委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又一次学习和历练。

  1. 我从节目单中看到了许多古风歌曲,我听说您也非常喜欢古风,怎么评价古风歌曲流行音乐的发展?

郭晓可:这是个对中国古典国粹音乐的改革与创新,我非常喜欢这种风格,古风通俗来说是古典民族风,嫁接了新古典主义的编曲成了现有的音乐流派。是弘扬中国古典文化的一种创新形式。这次作为评委也有幸亲临现场听到这些古风音乐,比我演奏《渔舟唱晚》还要兴奋。古风已经不再局限于器乐演奏,它的元素已经融入到流行音乐里面。说明中国古典音乐受众体越来越广。

7 非常感谢您从《渔舟唱晚》又谈到了古风国乐,作为评委给选手提出很多声乐外的宝贵意见,您是从哪些方面来评价的?

郭晓可:我非常看重他们对歌曲的情感把控实际来自于个人音乐素质的积淀,演唱要根据个人能力来选曲。我对几个选手做了艺术指导,在他们音准节奏上进行改善。使他们在乐句的处理和伴奏的配合上做了些调整。这个是超出演唱范围的指导,我更倾向于综合来看待选手的实力,好的音乐家不仅仅是在演唱歌曲,更多的要感染听众和唱出歌曲的生命力。

8.您看到年轻人对音乐的追求,对唱歌的狂热,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郭晓可:我觉得比赛是一个可以很好展现个人才能的平台,追求艺术的道路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未必是要从事音乐这个职业。随着个人阅历的积累和音乐知识的提升,他们的艺术品味也会随之进步并收获硕果。音乐是艺术的一部分,声乐是最易懂和最能接受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不管演唱什么歌曲,都要抱着一种求知的学习态度,要弥补自己的乐理短板,提高自身音乐素养!这是非常正面的普及基层音乐教育的模式,选手们卖力地模仿原唱和追求音乐内涵的那勇于探索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希望他们能在实现自己音乐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收获更多的希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