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钢集团北营公司的封闭式“智慧料场”。马 骥摄
本钢集团板材公司北方恒达产业园光伏发电项目。张 韬摄
本钢集团矿业公司南芬露天铁矿复垦绿化成效显著。于汪洋摄
细河在本钢集团北营公司厂区蜿蜒流淌。杨 镇摄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发展任务重,越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近年来,我国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培育壮大,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本版今起开设“绿色转型新看点”栏目,探寻各地各行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实践。
4月下旬的辽宁本溪,春意渐浓。在鞍钢集团所属的本钢集团北营公司炼铁总厂,细河在高大的厂房间蜿蜒流淌。几只水鸟在水面嬉戏,与岸边盛开的桃花,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图景。
“过去,工厂废水都是直排到河里。厂区粉尘漫天、煤烟呛鼻,工人们不敢穿浅色衣服。到了冬天,积雪都是黑色的。”本钢北营公司炼铁总厂大高炉作业区主任工程师王光亮已在这里工作了25年,谈起厂区的环境变化,他感受颇深。“如今,我的岗位从高炉旁移到了公司的集中控制中心里,工作环境变得清洁。细河水质的改善,也让大家有了休憩的好去处。”
钢铁被誉为“工业的粮食”,我国钢铁产量常年稳居全球第一。作为能耗和碳排放大户,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任务十分艰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20日,共有189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钢铁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同时,产品也在向高端化不断迈进。
作为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代表之一,本钢集团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记者近日走进本钢集团,实地探访这家百年钢企的绿色发展路径。
全面推进“绿钢”生产,低碳汽车钢可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
优质废钢被电炉熔化成钢水,兑入从高炉运输到电炉的50%铁水后,进入转炉冶炼,最后进行轧制,成为一卷卷冷轧热镀锌板低碳汽车钢。
这是本钢板材公司第三冷轧厂生产车间的场景。“经过测算,通过‘电炉+转炉’路径生产出的汽车钢,可实现综合降碳30%以上,已成为首批通过宝马集团认证的‘绿钢’产品。”本钢板材特钢事业部宣传工作负责人岳长河说。
在钢铁业的冶炼工艺中,以铁矿石为原料的“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占据主流,焦炭在其中扮演着最关键、最重要的还原剂角色,整个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本钢如何节能减排、降碳增效?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是解锁的一把钥匙。
电炉短流程炼钢以废钢为主要原料,工序上减少了焦化、烧结、炼铁等环节,能够支撑钢铁产品向低碳领域拓展。
2023年底,本钢板材制定短流程低碳冶金工艺路径创新探索方案,并组建攻关团队,以全流程极致降碳为技术核心,进行多轮技术论证优化。
去年3月31日完成鱼雷罐车试运行,4月10日完成特钢精炼跨兑钢平台建设,4月12日进行全流程热负荷试车并达到预期效果……随着首批340吨两炉连浇汽车用钢试验成功,本钢迈出了全面推进“绿钢”生产的第一步。
本钢集团战略规划部双碳管理经理满桐介绍,目前,短流程低碳冶金工艺中的“电炉+转炉”路径已具备供货条件,生产的6类汽车钢产品获得低碳排放产品碳足迹核算证书。下一步,本钢还将探索低碳高炉路径和氢基竖炉路径,不断提升降碳效果。
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需要充沛的电力。电从哪来?借助矿山土地及厂房屋顶空间,本钢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绿电”项目。
本钢集团北方恒达产业园里,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电能。北方恒达光伏发电项目是本钢首个“绿电”项目,于去年6月成功并网发电,并在3个月后提前达产达效。
“这是目前辽宁省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均可提供‘绿电’10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71吨。”本钢板材公司北方恒达产业园副总经理杨钧介绍,本钢具备再开发100兆瓦分布式光伏建设潜能。全部绿电项目实施后,自发“绿电”比例将提升至4.8%。
实现碳数据精准量化,是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性工作。跟随本钢板材低碳环保中心环保低碳室主任工程师李琦,记者来到本钢板材碳数据管理平台。系统里,电镀锌等产品的碳足迹数据清晰可查。
“去年3月,本钢板材碳数据管理平台系统上线运行,能够直观呈现‘电炉+转炉’路径产品的减碳成效,成为车企在认证合格供应商过程中的有力证明,也能帮助我们制定更科学的减碳策略。未来,系统还将实现钢卷下线实时生成碳标签功能。”李琦说。
此外,基于2023年起开展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本钢将开发更高性能的绿色钢铁产品,生产更高强度、更长寿命、更高效能的材料,减少用户端钢材使用量,推进全社会层面的降碳。
“本钢集团出台绿色低碳冶金规划,从系统能效提升、能源结构变革、冶炼工艺突破等6个方面,谋划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30年实现前沿低碳冶金技术产业化突破,深度降碳工艺大规模推广应用;力争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低30%,成为我国首批实现碳中和的大型钢铁企业。”满桐说。
上百项超低排放项目按计划完成,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走进本钢集团北营公司封闭式“智慧料场”,只见刮板机、卸料机、堆取料机在无人操作的状态下自动完成卸料、堆料、取料,整个流程几乎看不到“飞尘”。
“过去卸料是露天作业,工人们笼罩在漫天粉尘里,互相看不见人影。”北营公司炼铁总厂原料二作业区作业长孟钢说,“智慧料场”建成后,实现了全封闭、自动化作业,巡检人员只需定点到场内巡查,不仅符合环保标准,也保障了工人们的安全。
原料厂是钢铁行业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封闭技术可以从源头切断粉尘四处飞扬的状况。“目前,我们的大宗原材料筒仓已实现棚封贮存管理,并重点完成了皮带通廊全封闭、落料点配套除尘及封闭等项目。”本钢集团安全生产监督部(环境保护部)环保单元高级经理刘春红介绍,原有的水雾抑尘、洒水喷淋等除尘设施,也被更环保、有效的干雾抑尘装置所替代。
烧结机头配套脱硫脱硝设施、炼钢区域建设三次除尘系统……推进超低排放项目建设,本钢跑出“加速度”。本钢集团安全生产监督部(环境保护部)副总经理杜广强介绍,2021年至2025年,本钢在环保项目投入约127亿元,较前五年增长近5倍。上百项超低排放项目按计划完成,厂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量逐年下降,2024年同比分别降低33%、23%、10.5%。
清洁运输也是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登录本钢板材清洁运输管控平台系统,本钢板材低碳环保中心环保低碳室主管工程师刘政东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实时关注着进出厂区的车辆情况。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大宗物料和产品运输基础台账,实现了厂内运输车辆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编码登记。国六以下排放标准的车辆,需要注明进厂的具体任务。”刘政东说。
绿色低碳理念,也融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输服务中。在辽宁本溪桥北一号换电站,机器人对一辆重型新能源卡车进行扫码识别后,用机械臂抓取车载锂电池进行更换,整个过程仅用时3.5分钟。
“这是东北三省首座光储充结合重卡换电站,于去年1月投运,对本钢清洁运输和绿色物流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钢板材低碳环保中心环保低碳室业务助理莫小川表示,本钢板材公司已成功完成清洁运输改造,主要进出厂大宗物料及产品采用火车等清洁运输方式的比例超过80%。
“十四五”期间,本钢集团还规划了71项重点节能项目,投资超50亿元。“其中,本钢板材的CCPP(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机组项目,能充分回收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杜广强说。
本钢推进节能减排的成效,体现在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成绩单”上。曾经的本溪,是“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如今的本溪,全年优良天数达到350天,优良率达95.9%以上,位列全省第二。
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成功打造3A级旅游景区
沿着崎岖颠簸的山路,汽车爬上本钢矿业公司南芬露天铁矿排岩场。伴随皮带传输机的轰鸣,经过破碎的岩石从排岩机排料口倾泻而出,自动感应的喷淋系统同步喷出水雾,将灰尘包裹抑制住。
“我们脚下这庞大的山体,由矿山开采过程中剥离的废石堆积而成,水浇上去很快就会渗光,过去是个不毛之地。”本钢矿业公司南芬露天铁矿党委书记张庆春说。如今,经过复垦的山坡被削整成阶梯状,种在平台上的刺槐已萌发出绿芽。
2022年至2024年,南芬露天铁矿投资3400余万元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项目,共完成复垦面积132公顷。
“乱石堆上种树,要先进行削坡,形成段高15米的阶梯,然后在碎石中挖出树坑,将从外地运来的土填充到树坑内,之后才能种树。”张庆春说,“每到春天,整个山坡都是植树的职工,每棵树都有责任人。”
近年来,本钢集团把建设绿色生态矿山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实施了本钢矿业南芬露天铁矿、歪头山矿等青山治理工程,范围覆盖本钢大部分矿山区域,复垦绿化面积累计达676公顷。
汽车沿着山路继续行驶,两侧山桃花开得正艳。2022年起,伴随着厂区、矿区、复垦区整体改造,南芬露天铁矿花园式工厂建设也同步推进。
从陈列着不同年代牙轮钻机的矿机公园,到展现矿山工人精神的浮雕文化广场,再到能俯瞰仍在开采中的亚洲最大露天铁矿全景的采场观景台……南芬露天铁矿打造出一条全长3.1公里的游览路线,2024年6月正式获批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站在高处远眺,厂区、生活区由近及远,顺着山势蜿蜒排列。“从爷爷那辈开始,我家就没离开过这里。以前家里关窗睡觉,早上起来窗台都落一层灰,现在不一样了。”看着远处的民房,南芬露天铁矿安全环保科主任李瑛回忆,“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退休职工和家属来参观,许多人站在这里拍照。经过有效的环境治理,他们终于看到了自己工作生活地的清晰全貌。”
南芬露天铁矿的职工把这条游览线路命名为“纪元路”,它不仅记录着百年矿山的发展历程,也展现着本钢绿色低碳转型的硕果。
“建设花园式工厂与提升企业的对外形象,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息息相关。”本钢集团花园式工厂建设工作推进组负责人戴兵说,本着绿化、美化、景观化、人性化的原则,全体职工参与花园式工厂的创建,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绿化植树,治理了裸露地面扬尘;美化喷涂,加强了设备维护;景观化建设,拆除了淘汰的废旧厂房;人性化设计,增加了职工休闲健身场地……“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成为本钢绿色发展的鲜明写照。
据了解,通过花园式工厂建设,本钢集团共拆除废旧建筑3.1万余平方米;本钢板材厂区和北营厂区绿化覆盖率由不足8%分别提升至20%和19%。本钢板材公司、本钢北营公司、本钢矿业公司均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串联成本溪市工业旅游线路,2024年6月至今已累计接待参观游客超2万人次。(本报记者 董丝雨 胡婧怡)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3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