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我的姑母——-一个百岁老人的人生
前言:先姑母韦善英,是中国当代不为人知的女企业家。1917年出生于广西桂平县,20岁时即在广西玉林市创办了一家纺织厂,工人人数超过20人。1939年因日冦入侵广西,为避战乱,她跟随族中兄弟逃难并定居香港。之后又先后创办了两家针织厂,并买下了一幢工厂大厦。1973年世界经济危机暴发后,香港纺织工业进入寒冬,她果断卖掉工厂然后移民美国芝加哥,开起了餐饮事业并再次取得成功。我姑母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辉煌的一生,时代的特征与中华民族的那种艰苦奋斗、富于冒险、勇于开拓、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都在她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与闪出了灿烂的光芒!她的人生故事既感人又励志,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所以,在她离世一周年之际,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特写此文以作紀念的同时,也希望有缘能看到此文的人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与警示。
一 、 神奇的巧合
文/韦日晨
匆匆间,我姑母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去年的今天(2019年12月20日)早上7点,在芝加哥乐宜居大厦6×4室,我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起身走到她的床前,呆看了半会,轻轻说:“姑妈,我要返工了。你先好好休息,到四点收工后我再来陪您。”话刚说完,却突见从她的眼角里涌出了一滴眼泪!我见状先是怔了一下,暗说:“奇怪!自从数天前她陷入昏迷后,我每次与她说话总是没有反应的,今天怎地会流泪呢?”心下虽是有些疑惑与不安,但由于时间已经不能再拖,我只好取了张纸巾帮她把泪水抹干了,便转身离去。
当我匆匆忙忙赶回到工厂,却又发生了一件过后令我感到惊奇万分的怪事。工厂有五层工作楼,并且都各设有一指模打卡机。按习惯,我一向都是在自己工作的三楼打卡,而且每次也都非常顺利,大多只需一次便能通过。只是这一次却一连按了五下竟然都未能通过,这可是我从来未曾遇到过的事呀!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再加上后面排队等着打卡开工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我心下未免有点慌乱。情急之下,遂决定退回二楼试试,结果仍然一样。于是又退落到一楼、再转上四楼、五楼仍居然未能通过。眼看就要到七点半开工时间,我只好又回到三楼,看看还有三十秒,暗说:“再打一次试试。”庆幸,这一次终于顺利地通过了。
当我回到岗位准备工作时,才又发觉心下总有一丝丝莫名的慌乱,恍恍惚惚的根本就集中不了精神。就这样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当我停下工作查看手机时,突发现我家人刚刚打过电话来。也不知怎的,当我一看到这电话,心下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了一股不祥之兆。果真,当我急急忙忙拔通电话时,只听得我妹说:“姑妈刚刚走了!……”这时,我才突然明白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原来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人世间有些事情就是这般奇怪,你说它是迷信也好,巧合也罢,甚至你说它是心理作用、无中生有、牵强附会都成,但就是很难消除人们对这些所谓的“巧合”跟某一些即将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并给以一个所谓的科学的解释。尤记得,2003年10月的某一天,我和好几个工友无意间从《世界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宋美龄早年在浙江奉化溪口镇蒋介石故居种下的一棵桂花树,经相关专家全力救治仍不幸枯死的消息,于是便不約而同地说:“死了!”后不到一个月,果真传出宋美龄逝世的消息。
事实上,在我姑母离逝前后一个月内,于我也同样发生过两件非常‘巧合’的事。
2019年11月30日下午,我在家门口跌了一跤,然后被送到了附近最大的一间医院急诊;三天后的12月3日,我姑母便出事了,她同样是因跌倒被人送到了同一医院,这并不奇怪,而奇怪的是当我赶到医院时才发现,她所在的病房竟然就是我三天前进住的同一病房!所有场景也几乎完全一样,令我惊奇不已。
多年前,她送了一玉佩给我,之后我便一直佩戴在身上,成为习惯。但就在她出殡的当天,当我回到家时却突然发现,这玉佩不见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可能呢?因为我清楚地记得,我根本就没有除下过!但是,不见了就是不见了,不管我怎么找寻,却就是再无踪影。这到底是巧合抑或是有其它的一些神秘原因,我就不得而知。
二、反抗封建婚姻的斗士
可以这样说,不管是生前抑或是去逝之后,我姑母的人生都不失是一个充满着传奇与神秘、且极为励志的感人故事,包括她所走过的一百零二年的岁月里所经历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落寞、喜怒与哀乐、愛恨与情仇;还有她那极具时代特征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冲敢闯与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都深深地吸引着、影响着、鞭策着、激励着我们,特别是她的善良与愛心、温暖却充满着斗志的目光,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燈,总能让我们后輩在遭受挫折与失败的时候得着勇气与看到光明。
我的姑母出生于大清皇朝余温尚存、民国政权尚未稳固的一九一七年。那时候的中国,除了战争与动乱、天灾与人祸相互交织、相互为害之外,还有新文化与旧习俗、老庭臣与新权贵、保守派与开放派之间的相互制约甚至明争暗斗,正所谓是囯难当头、人心惶惶的艰难时刻。我姑母还未出生前,她的父亲、也即是我的祖父,因为他的一个至交好友的妻子也正怀有身孕,于是两人便指腹为誓:若生的都是男孩,便结为兄弟;女孩便结为姊妹;一男一女便结为夫妻。后因对方生的的男孩,也就按姻亲论。
然而,随着我姑母慢慢长大,她的思想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新旧文化的交织,就如同暴风雨般的冲击着她的身体、她的心灵;同时也洗涤着她那稚嫩与天真的眼睛,让她看得更清楚更长远的同时,也让她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并产生了强烈的要了解外面世界的渴望与向往。正因有此,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与人生目标,她首先成了一个敢于反对封建婚姻的斗士,勇于和命运抗争的勇者。
要知道,对于一个出生在一百多年前的一个交通蔽塞、封建思想浓厚的小山村的弱女子而言,不要说是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思想,就算是拥有了也只能是听命于父母兄长,若是敢于反抗,那就绝不仅仅是不忠不孝那般简单,而是大逆不道、甚至攸关生死存亡的大事,要是没有一定的勇气与胆量,那结果往往就只能是屈服与妥协。所以,当我姑母一提出要反对这婚姻时,不仅立时激起了我祖父辈的愤怒,同时也在整个家族、甚至整个村子中引起了一场强烈的地震!
一天,我姑母外出刚回到家门囗,却被她的几个堂兄堂弟、堂叔堂伯拦住了,不让进屋。我姑母虽与之抗争,但到底,一个柔弱女子,又怎可斗得过几个鲁莽的村夫?最后,她被彻底赶出了家门。就这样,还不到二十岁的她,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便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可怜人。尽管她也深知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无家可归的严重后果,但娇小的她不仅仍然是选择了不妥协、不乞求,还当众对天发誓:死也不向这个门!
2005年,年近九十的她要回香港访友,因为沒有人倍伴,我便决定送她回去,也顺便回乡探親。途中,我侧头面向窗外,凝望着飞机底下的渺渺大海,悠悠白云,心下莫名涌起了一阵阵感概,于是便又忍不住问她:“您真的不想回乡下去看看?”不想,话音才落,她便马上回答说:“我都已经讲过很多次了!不回!……不回!就是不回!”一连说了好几次‘不回’后,或许是见我满脸都是疑惑与恳求的神色,于是,顿了顿,才又忍不住把隐藏在她心灵深处已达七十年之久,并且从不对外人提及过的她当年被赶出家门的这个故事对我说了,然后才又自言自语似的问我:“咁个地方,还回去干嘛呀?!”
我靜靜的听着她讲述,心下却像是飞机底下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汹涌澎湃的同时,也让我的思绪失去了边界、失去了限制。先是情不自禁地又想起了家乡的山山水水、与那些把她赶出家门的熟识、或不曾谋面只听得老一辈人提及过的堂叔堂伯们;最后,我的心灵深处却有点幸灾乐祸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她当初不是被赶出家门;又或者她当时选择了妥协,那她的今天又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是啊!人生的际遇,本来就是利害两相知,如果她当初不是被赶出家门,又怎会有她后来踪迹遍天下、并且比很多与她同时代的人都过得更辉煌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的呢?
三、人生初创业……玉林谋生的艰苦岁月
我姑母被赶出家门后,虽是无家可归,但并不是无处可去,更不代表因此而必须流落街头。因为在彼时,蔽村虽处于深山老林、穷乡僻壤之中,但却是富甲一方,人才辈出,军政两通、远近闻名的一个小村子。文有不乏留学英伦、东洋之杰出人士光耀四方;武有能征善战的国军上将、第三十一军军长韦云凇族兄时时守护、威震八面。所以,在这些人的影响下,纵使当时村中有很多思想保守、目光短浅之辈,却也不乏见多识广、思想开化兼且具有远大理想的进步人士。而我姑母,就正是因为受到这些进步人士的影响,才懂得要反抗那封建婚姻的。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说我姑母常常自称‘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但这并不重要,因为‘群分’并不是以识字的多寡与学历的高低来评判,而是以思想上的同与异来决定。我姑母虽然沒有上过学,但由于天生聪明伶俐,醒头知尾,兼且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因此,平常与她往来的,也大多是那些有知识、有见识、有实力、兼且思想进步的族中兄弟姐妹、姑姑娌娌。所以,当她被赶出家门后,便当即得到了这些人的收留与关照,并很快帮她在玉林找到了一个落脚点,让她长住玉林。
因为她还是一个非常独立、且非常坚强能干的人,所以,一安顿下来后,她便决定要自力更生,用自己的雙手来证明、来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她便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
由于精通女工,织布、纳鞋等,对她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小事;又因为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了这类产品的紧销。所以,精明如她者,自然是一下子便能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并立即付之行动,先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自己织布自己卖。后通过努力,不到三数年的时间,她的生意便已遍及附近数县,手下也有了二十多个工人,家庭作坊也变成了一家小有名气的紡织工厂。而这个时候,她才二十出头!真个是年少有为、巾帼不让须眉。
当然,不论古今,创业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男人如是,一个沒有文化,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里的女人,就更是如此。
早数年,我们在闲谈中她就曾提及到她当年在玉林创业时的一些艰辛,其中她说到的一件事最令我终生难忘。
当年,在创业成功、并有了十多个工人后,她便不再亲自织布,而是专职销售。也正因为这样,她就必须经常从玉林往附近的贵县、容县、北流、博白等县跑,其中去得最多是贵县。那时候由于还沒有公共汽车,人们出行大多是靠双脚,件条好的是骑马,当然,最好的是骑自行车,那可是新玩意,一般人还不会玩。但因为她对新事物天生就有一种向往与好奇心,同时也是工作需要,再加上事业已经稳定,身上也有了一点钱,所以她便买了一辆。对此,她还曾对我炫耀说:“我可是我们村第一个拥有自行车的人!”
不知怎的,当时看着她那得意洋洋的样子,竟让我不由自主地猜想当年她骑自行车的神态,是不是也与时下那些一夜暴富的土豪们开奔驰驾宝马的模样有点相似呢?
从此之后,不管往哪里,她都是骑自行车前往。并且,很多时候为了方便,她都是选择夜晚出行,以便赶在第二天中午前到达目的地,卖完货后又立即往回赶。其中,去贵县时由于路途最远,她必须在傍晚七点左右出发,方可在第二天中午前到达。
说真的,在她第一次对我谈及这一事时,我根本就不敢相信!因为当时的玉林地区,除了山高林密丶土匪横行之外,路况同样令人提心吊胆。 由于公路大多是穿行于荒野山间,崎岖曲折、高低不平尚是小事,蛇虫虎犳的出没,更是令人防不胜防!所以,就算是不怕‘鬼’,一个大男人也不敢在晚上穿乡过县,更何况是一个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子?!
但事实是,我姑母不仅敢,还不止一次,甚至是不止一百数十次!并且从不感害怕,实是难以令人置信。所以,谈及到此时,我还特地问她知不知道当时常有土匪、虎犳害人的事?她道:“当然知道啦!”说着,她还说起了我们村当时的情形与一些有关土匪的故事。说着说着,她才慢慢懂得为当年的行为感到后怕,并不断地表示,是自己命大;想了想又说:“是祖宗保佑!”说实在的,除此以外,我还真找不出任何理由能让她平安地走到今天!
要知道,当时广西的情形是:山山有猛虎,处处有贼人。当然,这贼人,并不是指那些偷鸡摸狗之辈,而是指那些风高放火,月黑杀人之土匪。处处则指的是无处不有。也即是老虎虽然很多,但只能藏于山上;而贼人不仅山上有,山下也有,甚至在人群中也暗藏有,也就是更多更危险。说到这里,也顺便说两个流传在我们村的、关于我们的先辈们与土匪作斗争的真实故事来证明当时的土匪有多猖狂。
当时,广西有很多窝藏土匪的大山,其中十万大山、六万大山与大容山等最为出名。而我们村就正正座落在大容山的北麓。由于离匪窝太近,再加上我们村在当时也算是富甲一方,那土匪自然是涶涎无比,千方百计要劫之后快。所以,我们的先辈们与土匪之间的冲突也就不时发生,但谁也奈何不了谁。因为那土匪虽是人多势众,凶残好杀,但我们的先辈们为了捍卫村子,保护祖先留下的基业,他们也显现出了巨大的勇气与彪悍的性格、还有那不怕牺牲的精神。所以,他们在与土匪斗争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被处于下风,反而常常令土匪们吃不了兜着走,因而还发下毒誓,一定要铲平我们村。
只是,想要铲平我们村并不容易,因为除了我们先辈智勇双全之外,还有一个更令士匪们不敢轻举莽动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的先祖们在建立村子时,就已考虑到了怎样防卸外敌,在一开始就是以八卦的原理来建造,村巷错综复杂,布局仿若战阵,除了东、南、西、北四大门可进出外,其它地方还夯有围墙、挖有魚塘、或种有修竹把整个村子紧紧围了起来,若是不明道理的人闯进,想要出去就不那么容易。
一次,那土匪为了攻打我们村,也学当年梁山泊好汉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派了两个探子进村打探地形,结果刚进村门便被人认出。一个反应快,转身飞跑逃脱;另一个则没有那么幸运,被急急赶来的村民逮了个正着。
接着,村民们便依照惯例,把那探子解到村尾,剥光衫裤,推进小河里,用禾草擦洗干净,吊到一大树上,然后由捉到的人开始下刀,凭喜欢在其身上割一块肉。其余所有村民家家户户也都派一代表,紧跟其后,把匪徒生剐 。时人称之为“剐生猪”。
今天的人看了,一定会有人大骂,说这太残忍、太无人性,甚至吃人肉!但若要是你也知道当时那土匪的暴行,也许你就不这般认为。
大容山上有一小瀑布,水流不大,落差约有十数丈。四面是茂密森林,底下是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人站在上面观看,再大的胆子也会心惊胆战,不敢俯视。瀑布最底下是一小水潭,人称‘棺材潭’。这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呢?
原来,当时的土匪,也大都是由大容山附近数县的匪徒纠结而成。他们无一不是凶狠至极、狡猾异常,兼且无恩无义,甚至连父母乡亲照抢照杀不误。对于他们来说,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拦路抢劫,那可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不过,他们最喜欢的却是绑架人质。因此他们常常伏在路边,见有孤单客人路过,便把其捉拿上山,然后通知其家人,漫天要价,坐收赎金,时人称之为‘捉参’。若其家人要是没钱,或不肯给,则让精壮男子做苦力,女人做压寨夫人;老少残弱、或敢于反抗的,则把其两眼或挖了或蒙了,再顺着瀑布往下一推!
你想!十数丈高的悬崖峭壁,当然是有死无生,尸体也当然是无人敢去收葬,也就只能在那潭中任其腐烂。棺材潭之名也就因此得来。也正因此种种,时人无不对这些不忠不孝、无恩无义、猪狗不如的土匪恨之入骨,“剐生猪”啖其肉也就不奇怪了!
话再说回头,这探子被剐生猪后,大容山上的土匪们自然也是恨极。他们为了报仇,当即下帖去把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的土匪都请了来,上演了一出比水浒传中《三山聚义打青州》还真实的故事。当时,这三山的土匪们就聚集在我们村对面的簕竹领上,正所谓是近在咫尺,决战一触即发。
面对这三山数似千百计的亡命匪徒,我们村的先辈们也都深知,只靠一个村子的力量根本就无法与之对抗。但在那动乱年代,政府也只是形同虚设,自身难保,实是求之不得,所以就算不能对抗,一切也都只能依靠自己,怎算是好呢?
危急中,有人想到了当年年仅十六岁的李世民智退四十万蕃兵勇救隋汤帝的典故。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公元615年,隋汤帝被四十万突厥兵围困于雁门关,情况万分危急。屯门将军云定兴募兵勤王,时年十六岁的李世民前往应征并献计曰:“蕃兵之所以敢以倾国之兵围攻皇上,实是因为雁门地处北疆,料我军一时难以驰援之故。今吾有一计,可退蕃兵:将军可兵分数路,朝东西二门迸发,沿途多设旌旗,再令城中击鼓为助。然后从东门进而西门出,西门进则东门出,往复不止,昼夜不绝。蕃兵见之,必疑是援兵雲集,必退矣。”云定兴依计而行。蕃兵见状,果疑是隋援军已至,急急解围自去。
根据这个故事,我们村的先辈们也如法炮制:令家家生火,户户炊烟;小孩则敲锣击鼓,故意高声喧闹;大人则列队四处巡逻,从东、南、西、北四门,进进出出,一连数天,昼夜不绝。 那匪徒本是乌合之众,贪财好利而已,能有甚见识?再加上作贼心虚,当时看了这情形,只道是有援兵前来相助,只好退去。
这故事既说明了当时的广西、特别是大容山附近的玉林、北流、容县、桂平、贵县等地的土匪的猖狂程度与政府的无能,也彰显了当时的人们在险境中艰苦求生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勇气是多么的令人敬佩。当然,更说明了我姑母敢于在这匪徒的眼皮底下昼夜穿行于这几个县城而能够平安无事,实不是一个‘命大’可以解释,而是一个的奇迹。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同样令我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当初,我姑母因反对她的婚事而被赶出家门之前,我的祖父便已经收受了对方的聘礼。在被赶出家门之后,我祖父母便商量想把聘礼退回,但对方却是痴心一片,只盼望她能回心转意,不肯收受。对此,多年前她与我谈及此事时也曾表示理解。因为如果对方一旦收受了,那就表示情断此生;反之,则表示还有些许希望。
顺便说一下,对方为什么对我姑母如此痴情呢?原来,我姑母年轻时不仅聰明伶俐,更是貌美如花,远近闻名。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妥妥的村花一枚,也就难怪对方如此痴情了!可惜的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姑母的心却从来就没有在对方的身上停留过,既没有爱,也沒有恨;有的,只是一份淡淡的同情。同情他不该与自己有这一份错误的情缘,并希望他能早日忘记自己。因此,当我姑母在知道对方不肯收回聘礼后,心下也总有一丝丝不踏实的感觉。
这种感觉,也一直延续了好数年,直到她创业成功,并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她才决定为此事作个了断。一是为了避免担误对方的青春,二是给自己了却一门心事。于是,她准备了一份比当初我祖父收受的聘礼还多得多的礼金礼物,顾了数匹马驮着,又请了几个信得过的友人护送到对方家,说明了来意,把礼物放下,便迅即上马匆匆离去。
当时,由于我姑母已离家多年,并曾当众表示死也不向这个家,按照习俗,她也算是与我祖父他们这个家族断绝了关系。所以,当对方在错愕中反应过来时,护送礼物的人却早已离去;而又再想退回到我祖父家时,却又早就知道我姑母已与之断绝了关系,这样一来,就算你不想收受,最后也只能收下了。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说明的是她在玉林创业时的艰辛、与显现了她那自强不息、敢冲敢闯、富于冒险与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笫二个例子说明的则是她那朴实且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这也是最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与怀念的。
四、 逃难香港的原因与始末
在我姑母人生最后的日子里,尽管她的记忆力已衰退得非常厉害,但有两个人她是永远不会忘记:一个是她的堂兄韦毓湘;另一个是离我们村有四十公里远近的容县松山的同宗同辈兄弟韦云淞。
记得有一次,我与几个朋友陪她吃晚饭。席间,她又突然对我提起这俩人说:“要不是他们俩个,我早就埋荒根(蔽乡土话,荒根即草根,意指死亡)了!”我漫不经心的敷衍她说:“姑妈,您都已经对我说过千千百次了!我知道啦!”不想,话音才落,她便立刻纠正说:“我知你知道!但我不是要你知道,是要你不要忘记!”
是的,‘知道’与‘不要忘记’虽都表示了你之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有所了解或听说过,但‘不要忘记’所包含的意思就更深刻,其不仅仅是表示了你必须知道,还包含了你必须同时对这一个人或这一件事时时怀着感激、感恩、怀念的意思。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尽管我姑母沒有读过书,但她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
那么,这俩人又对她过有什么样的‘恩情’?不仅让她自己牢牢记住,还要求我们后辈也要跟她一样,永远不要忘记呢?
原来,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的广西,这俩人也都可以称得上是知名人士。不过,韦毓湘是在文化界,韦云淞则是在军界。而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虽然他俩都要比我姑母大三十岁左右,但实质上,若从辈份上来说,他们三个却是堂兄妹关系。在我姑母青少年时期,他们两人便都已经各有成就,名扬一方。我姑母虽为女流之辈,却也兼有着男子汉的思想与气概,因而就不由自主地把他俩视为学习榜样,也决心要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业。后来因缘际会,他俩不仅成了我姑母之所以逃难香港的主要因素,还在香港期间先后给予过她莫大的帮助,所以,我姑母才会对他俩如此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由于他俩对我姑母的思想与人生的影响,实是太过巨大、太过重要,所以,在这里我可不能不先对他俩的事迹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在清末民初,因国家衰败,军阀混战,外患内乱。但凡有志气的热血青年,他们无一不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为此,他们有选择从军救国的;也有选择努力学习,或出国留学,以期学习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报效祖国的。韦云淞、韦毓湘就是其中的俩个热血青年。所不同的是,韦云淞选择了从军;韦毓湘呢?由于他天生具有极强的记忆能力,几乎是过目不忘;再加上对数学、以及当时刚刚在国内兴起的现代科技极感兴趣,所以他自北京大学毕业后,便先后选择去日本、英国留学。专精于数学、经济学,同时还是我国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专家。只可惜,在他学成归囯时,却正是外患内乱之际,根本就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遂决定先回乡发展经济,待战争结束后再为国效力。在此期间,尽管广西大学的创办人兼校长马君武、以及第二任校长黃旭初,都曾先后写信力邀他到广西大学任职,但因某种原因未能前往。
韦毓湘日本留学合照
而在这同一时期,韦云淞也早已在桂系军中名声鹊起,不仅深得李宗仁、白崇禧赏识,还与他俩私交极好,甚至与李宗仁还是拜把兄弟,因此在军中历任要职。纵观其一生,曾先后就任国军第十五军四十三师师长、副军长;第十六集团军副司令兼三十一军军长,上将军衔 。
中原大战期间,将介石为了牵制桂军,诱令滇军攻打广西。于是在一九三零年,云南军阀龙云任命卢汉为讨逆军第十路军前敌总指军,率领九十八师、九十九师、一零一师三个步兵师进犯广西,于七月十九日抵达南宁。
时驻防南宁的守将就正是年仅三十九岁的第十五军四十三师师长韦云淞。事实上,由于各种原因,当时韦云淞部虽号称是一个师,但实质上只有区区的三千人,不到整偏师的三份之一。尽管如此,面对多达十倍于自己的滇军,其仍然是率军坚守,誓与南宁共存亡。并在坚守三个月后,在友军的支援下大败滇军而取得南宁保卫战的胜利。其间,由于城中乏食,只有少许黑豆可以充饥,韦云淞便下令以黑豆作食,鼓励将士继续英勇抗敌。因此在胜利后,时人便送他一个外号,叫黑豆将军,并且一战成名。
韦云淞相片
由于韦云淞家乡离我们村仅有四十公里的路程、并且是同宗同族的缘故,他与韦毓湘不仅很早之前便已认识,还意气相投,极为要好。据我姑母回忆,韦云淞每次回乡,都很少在他容县松山家里逗留,而几乎都是直接到我们村与韦毓湘厮会。由此可见,他俩的关系实是非同一般。
而李宗仁在玉林、桂平驻防期间,也曾数次造访我们村,欲请韦毓湘出山相助。至今我们村还流传着当年李宗仁第一次造访韦毓湘时的情形。当时,跟随李宗仁前往的约有十余人,除了他自己的亲兵外,还有一堪舆名师。他们一众骑马来到村口后,那堪舆师却要众人下马,步行进村。李宗仁不解,遂问其故。答:“吾观此村局势,必有高人!”
古人惯例,若造访名山圣地,或名人伟者,虽不至于要求似尼泊尔、印度等朝圣者一般,必须远远跪拜前行,但骑马者必须远远下马,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李宗仁一众当然知晓,闻言便迅即下马。步行到了村里,那堪舆师又详细把我们村的四周地形看了一遍,然后才又暗地里对李宗仁说:“这村局势,明堂开阔,山水环抱,藏而不露,格局清奇,本应是卧虎藏龙之地,只可惜前山略高而后山稍低,纵有能人,也只是龙居死地,虎落平阳,难以飞黄腾达;因而富有余而贵不足,实是有志难展,有翅难飞之故。”
不知是巧合还那堪舆师的说法确有道理,自从我们村建村千百年以来的情形,的确就是这样,豪富的历代都有,有才能有本事的人也很多,但就是很难出高官名流。就如当时这韦毓湘一样,其虽有报囯之志,且又学识渊博,但面对李宗仁亲自多次前来相邀、以及稍后白崇熙也亲自写信力请,再加上韦云淞极力怂恿,其仍然是不愿出山,只以自己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不适合军旅而婉拒。其心里想的,就是要等到战争结束后,才可出山施展自己科技兴国的抱负。然而,当到了全国解放之后,时主政广西、后来的开国大将张云逸,也亲自驱车,带领数十人到我们村欲请其出山为国效力时,此君却又已在半年前的土改运动中因被划分为地主成份而批斗慘死了!就这样,一代奇才,除了在经济上取得了超然的成就外,他那满肚子的学问与科技兴国的梦想,却默默无闻的消失在时空之中,实是可叹!
正是因为当时韦毓湘与韦云淞、李宗仁等桂军将领关系极好的缘故,在抗日战争全面暴发后,凭着自身雄厚的经济实力,其虽不愿从军,却是毫无保留地向桂军捐送了大量的抗日物资,令李宗仁、韦云淞等感激不已。正因有此,大约是在一九三九年前后,由于日寇要从广东、海南等地入侵广西。鉴于日本鬼子的凶残好杀,时正在前线抗倭的韦云淞、李宗仁等因害怕其留在广西遭受日寇伤害,也是为了对其捐送抗日物资的报答,便写信劝其暂且前往香港躲避,并为其提供了一切帮助。
于是,韦毓湘便带着所有家眷启程前往香港。由于他们一家都是思想开通、进步之人士,不仅都对我姑母非常好,还是我姑母之所以能够早早地接受现代思想的启蒙人,正所谓是志同道合。所以在途经玉林时,他们便劝我姑母一起前往香港避难。
那时候,南京大屠杀的惨剧早已传遍神州大地,囯人对日寇除了无比愤恨之外,也难免会有些小恐惧。我姑母身为一个弱女子,就更是如此。待听说日寇要入侵广西时,她也是一时被吓懵了!怎算是好呢?思想了好半日,最后还是决定跟随他们暂且前往香港躲避一时。就这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她便踏上了前往香港的旅途。而更令她想不到的是,这匆匆一别,竟是如此漫长!直到七十多年后的二零零九年,在我家人极力的怂恿下,她才终于放下一切,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而这一年,她已九十一岁高龄了!
如果说,被赶出家门、流落玉林的日子,也是我姑母开始她那辉煌人生的起点;那么,被迫逃亡香港,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对她来说,有得也有失。失的是,她必须放弃数年来苦心经营的、已踏上轨道、初具规模的纺织厂,然后却要去迎接一个未知的挑战,这绝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对此,她在晚年期间曾不止一次对我提及说:“如果不是因为日本鬼子,她当时就绝不会放弃那如日中天的生意逃亡香港!”因为她当时所想的,就是要不断地把生意、工厂扩大,招更多的工人。而以她当年才二十出头、只用三数年时间便已创立了一个二十余人的工厂、与生意遍及附近数县的势头来看,只要社会稳定,再过十年,她完全有能力再把生意扩大数十倍,甚至以她的能力、性格与志向,还极有可能会成为独霸一方的纺织大王也未可知!这样一来,那就绝不是三二百个工人所能解决得了!
五、 见证日冦在香港的暴行
俗话说,‘世事难料’,这话可算是一点不假。譬如,有的时候,当我们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高明、多么巧妙的时候,转瞬间却偏偏发现那是多么的低劣,多么的笨拙!有的时候,当我们自认为自己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的能干时,有一天,我们却又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无知!而有的时候,当我们自认为是做了一件坏事而感到难过时,某一天却又突然发现,原来,我们的所作所为是对的!因此古人又说:世事无绝对,真假一念中。
就正如当年我姑母他们一样,当他们一众历经千山万水,好不容易到达香港后,原本以为已经逃脱了日寇的威胁时,却又突然发现,自己不仅沒有逃脱日寇的魔爪,还似乎要比当初在广西时更危险百倍!为什么呢?
原来,当年日寇入侵广西时,不仅受到了桂军、国军的顽强抵抗阻击,同时也因广西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民风彪悍、英勇善战而常常受到地方民团的偷袭而令其防不胜防。所以,当时的日寇在入侵广西后不久,便因吃了几次地方民团的亏而不再敢恣意妄为,以免激怒地方民众而受到全民皆兵的围攻。因此,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只要你不是刻意去招惹,他们并不敢无端端的去杀你。也即是,当时的广西,虽有危险,但还算是相对安全的。
而在香港呢?那就要比在广西危险多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我姑母他们一行到达香港后不久,日寇要入侵香港的迹象便已经渐渐显现。因此,当时的国民政府还特地知会港英政府说,愿意出兵帮助抵抗日军,只要大英政府提供武器即可。但港英政府不仅想也不想便拒绝了,还信心满满、不无讥讽的说:“我们大英帝国的军队,可是天下无敌,宇宙王者!一个小小的日本也打不过?还需要你们这些日本的手下败将相助,岂不是笑话么!”最后,他们还振振有词、大言不惭地向全世界宣布:“以我们现时驻守在香港的军力,小日本想要占领九龙半岛,最少也要半年时间;而想要攻取整个香港,则最少也要一年以上!”其言下之意就是,这么长的时間,我们大英帝国政府总不会坐视不管吧?只要他们一出兵,与我们这些天下无敌的驻港部队来个内外夹攻,小日本就将是死无葬身之地!
事实上,当时的小日本虽被港英政府的言行激得恼怒不已,但在表面上他们也算是够之慎重,因为当时的大不列颠帝国到底还是虎死威在,还没有达到纸老虎的地步。所以他们虽然敢于想也不想便向全世界宣布了三个月灭亡大中华的小目标;但对于大英帝国手下的一个弹丸大的殖民地,他们却在几经推敲几经考虑后才小心翼翼地向外公布:要占领整个香港,可能需要激战半年时间。
哈哈!这个数字虽然只有英方预估的一半,但比起三个月灭亡大中华的言论来,还是足足多了三个月!可算是给尽了大英帝国的面子。
可结果呢?原本以为可以坚持半年的九龙半岛,只仅仅三天的时间,便被日军轻松拿下;原本以为最少也可以守个一年的整个香港,也只仅需区区的十八个昼夜、离一个月还争十二天,便被小日本打了个土崩瓦解!
对于这一个结果,不仅成就了大英帝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笑话,同时也把小日本吓了一大跳:妈的!这就是传说中的大不列颠帝国么?托的吧!
当然,被吓着的,还有当时的国、共政府,与那一百余万的香港市民。
至于当时的国、共政府是怎样被‘吓’着的,在这里就不用我多说。我想说的,只是那一百余万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因为在这些人当中,也有着我姑母他们一行。
据我姑母回忆,他们当时也是一点也不相信大香港会沦陷得如此神速,所以也没有多少的思想准备。待到他们一众确认已经沦陷时,整个香港已经乱做一团!到处都是惊㤺失措的人们,与那日本鬼子烧、杀、抢、掠的喧叫声。面对这突然而来的局势,他们也是被吓得不知所以,进退不得,甚至不敢外出,只能躲在家中提心吊胆的静观其变。
视频一31
就这样,原本是要来避难的他们,不仅没有避过对战争的恐惧,反而很不幸地无端端的经历了这一场原本与自己沾不着边的浩劫,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据我姑母回忆,当时尽管他们都已经非常小心谨慎,但她的一个好姊妹、也即是我另外的一个堂姑母,仍然是在这次战乱中因被日本鬼子发现而惨死。对此,近八十年以来,每当想起,她仍然是悲痛难禁的同时,也因害怕被家人责备而从不敢向外人提及。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的一些父辈、堂兄长们也曾尝试过寻找这位失踪多年的姑母。开始时,他们是把目光投向了台湾,但一直没有结果,只好不了了之。后要不是我姑母在一次闲谈中无意对我透露了这一信息,那么,随着我姑母的离去,这事便只能是无声无息的覆没于时空之中,变成我家族中的一个无解之谜。
除了付出生命的代价外,他们每个人也都经受了无数次的生与死的考验。先是躲过了日机的乱轟滥炸、后又饶幸避开了日军的搜杀,所以,能幸运地活到今天,就正如她在回忆中所说的那样:是捡来的!是一个意外。
视频二101
回顾我姑母的一生,这绝对是她最刻骨铭心、最悲伤的一段日子。
如今,斯人已逝,我希望她们能够早日安息的同时,更希望后人能够牢记这一段历史的惨痛教训。
六、第二次创业与一生无法报答的恩情
1941年12月25日,随着时任港督杨慕琦在九龙半岛酒店签字向日军投降,日治时期便正式开始。只是,战争的硝烟并没有立即消散,屠杀与动乱仍然是在不时发生。如此经过好一段日子后,迫于各方面的考虑与社会压力,日冦才慢慢有所收敛,社会也渐渐恢复秩序。但由于物资匮乏,日窛却试着把一部分人遣返内地。本来,我姑母他们一行也曾考虑趁此机会返回乡下,但鉴于当时国内正处于抗战的高潮,社会同样是动荡不安,再加上路途遥远,随行人口众多,交通困难,他们只好选择继续留下。
而这个时候,我姑母还不到25岁,正是人生中最具冲劲的时段。在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沉淀后,她的心情又早已慢慢变得不安起来,总认为无所事事就是虚度时光。所以,待看到归乡无期,便决定先去找一份工作来充实自己。
很庆幸,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她很快便找到了一份车鞋的工作。也正是因为这一份工作,才让她正式开始接触当时的香港社会,为她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香港的经济活动也开始复苏。但对于我姑母他们一行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却不是抗战胜利的喜悦,而是一个决定未来命运的抉择:是回乡还是继续留在香港?
这个时侯的韦毓湘,由于离家日久,再加上年岁渐高,而自己的一身学问与抱负还未能为国效力,心中也甚是不安。所以,看到抗战胜利后,他便把回乡的事提上了日程。就这样,我姑母也被迫跟着要作出一个选择。
当时,已有好几年工作经验的她,不仅已适应了香港的生活,还看到了香港的天然地理优势;再加上就算回去了也只是无家可归,而能否在玉林重新创业也同样是一个未知数,因此,在几经考虑之后,她遂决定留在香港发展。
当她把这个决定与众人说后,不仅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在临别之际,她还得到了大家的慷慨资助。如此恩情,生性重情重义的她,自然是无法忘记。
只可惜,当我意识到要写一点文字来记录她的人生的时候,她的记忆却已经严重衰退,再加上天长日久,每当我问起她当时在香港的详细情形时,尽管她仍然记得个中大概,但对于具体的时间、甚至很多曾经竭力帮助过她的人都已变得模糊不清,说不出名字。因此,她客居香港期间所涉及到的许多人与事,我也只能知个大概。为了尊重事实,对于那些无法确定的人物姓名或事件等,我就只能遗憾地匆匆略过。
大约是在一九四六年,韦毓湘一家回乡后,她便一个人在香港打拼。约两年后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开了一间针织厂。大约在一九五零至五一年间,在事业刚有起色时,她曾遭受过一次危机,主要是被黑帮威胁勒索。幸好,当时国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的另一个族兄韦云淞也似很多国军将领一样,纷纷向外逃跑,这时也正好逃到香港。
据我姑母回忆,当时韦云淞的目的地并不是香港,而是要追随李宗仁去美国,但由于某一些原因未能成行。也正因为这样,才及时为她解除了这次危机。
在提到这次危机时,她还首先特别提到一点,由于年龄上的差距以及当时社会的一些原因,在到香港之前,尽管她与韦毓湘、韦雲淞两人很早便已相互认识,但却几乎没有说过话。直到来到香港后,他们才真正有所交往。当时,因为我姑母已在香港生活了十年,事业也有了起色,对香港也相对比较熟悉。而韦云淞之前虽曾多次到过香港,但都是跑马看花,并没有多少印象。所以他一到香港后,迫于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因素,也急需一个信得过的人给以指引。作为他的堂妹,我姑母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不二人选。
扦图17
当然,这对于我姑母来说,却是意义非凡,重要至极!因为自从韦毓湘一家离开香港后,她便几乎只是一个人生活。在这期间虽曾认识了一个男人,却又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只是一个‘花心罗卜,表面看着不错,肚子里却是一肚坏水!’
而这个男人之所以被我姑母称之为一肚坏水,是除了无德无能、甚至连自己都养不活、时不时需要我姑母支持才能填饱肚子外、却游手好闲、且到处拈花惹草、吹嫖赌饮之故。我想,若用今天的话来说,应该就是一个渣男中的渣男。
与其相反,虽身为一个弱女子,我姑母当时不仅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重要时期,工作极度繁忙,还必须应付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在这种环境底下,尽管她非常渴望有一个男人能帮她一下。然而,这个男人不仅从没有帮过她一点忙,还时不时的給她添乱,有时还甚至威胁她给他钱财。由于身在异乡,无亲无故,无依无靠,我姑母可被他欺负不少。就是后来她之所以会在七十年代移民美囯,也有这个原因。
由于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忙,再加上出色的商业成就,她很快就被黑帮盯上了:要么交‘保护费’;要么把工厂关掉。当时,这事件几乎把她迫到发疯。所以,就在这极度艰难、极度绝望之际,韦云淞的到来,不仅让她顿感安慰,还让她重新看到了希望。
果然不负所望。当时的韦云淞虽然已是一位落难将军,但到底是身经百战,什么样的危难没有见过?再加上当时与他一同先后逃亡到香港的,还有一大帮同样是身经身百战的兄弟加战友,其中很多也同是广西老乡。包括先后曾担任过第七、第十五军军长、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夏威;桂系名将、政要黄紹竑、黄旭初等等。他们被迫逃到香港,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待晓得这事后,自然是怒不可遏,就正好拿其发泄一下。
据我姑母回忆,因为是同乡的缘故,她当时不仅见过黃绍竑、黄旭初与夏威等重要桂军将领,还曾与他们吃过饭,只是很少往来。因为那时逃亡到港澳地区的广西籍军人实在不少,他们还曾成立过一个类似于同乡会的组织,以方便大家的联系与互通信息。只是,这个会大多是军人,并且都是男的,她就沒有参加,只是听说而已。不过,由于来头不小,这个组织虽是名不见经传,实力却是不容小觑。所以才一出手,还未待我姑母反应过来,就把事情轻轻松松的摆平了。
我姑母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当时若不是韦云淞等一众重情重义的老乡出手相助,那她就只能把针织厂关掉。因为交保护费是无法满足那些黑帮的欲望的。若要她把工厂关了再去打工,那她也一定无法在香港呆得下去,最后说不定也只能是打道回乡。而如果是回到乡下,那么,她的命运说不定也将是与韦毓湘他们一家同一个结局。因此也就难怪她对韦云淞的感激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了!
经过这一事件后,我姑母也迎来了她人生中的一个相对平稳的创业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她在香港期间少有的一段相对开心且踏实的日子。到底,上有大名鼎鼎的诸多桂军名将兼老乡加兄弟时时看顾,下有称心如意、发展顺遂的事业相伴,正所谓是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只是,开心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一九五四年,韦云淞的病逝,对我姑母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打击。因为自打懂事起,他在我姑母的心中,不仅仅是学习的榜样,更是神一般的存在。认为男子汉就应该要似他一样,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业。所以在香港,她不仅视之为兄长,更是倚之为长城,极为敬重。当然,韦云淞对这位性格刚烈、敢作敢为、聪明能干且富有野心的堂妹也很是欣赏,因而也常常自降身份,到我姑母家中作客。只可惜天不永人,就在我姑母的事业大有进展的时候,年才六十余岁的他却突然仙逝,令我姑母顿失依靠,伤心不已。
扦图17
据我姑母透露,韦云淞之所以早逝,是跟他‘打了败仗’、然后在香港过得郁郁寡欢有关。为此,我特地查证了一些资料,发现她的说法确是有一定道理与依据。
起因是这样的:
一九四四年八月,日军占领衡阳之后,又调集了八个师团、两个旅团、多达十五余万人的兵力、在数百辆坦克、三十余架战機的配合下汹汹南下,剑指广西。蒋介石急令第十六集团军防守桂林,阻挡日军南下,并派遣小诸葛白崇禧前往指导会战。韦云淞因是抗战中的强硬战将,并有率领三千军守卫南宁并取得胜利而被称之为“黑豆将军”的经历,所以被白崇禧任命为桂林城防司令官。
只是,当时的蒋介石只在口头上命令,并没有在兵力及武器装备上给以实质支持,他心里想的就是要趁此机会来削弱桂军的实力。白崇禧对此当然也是心知肚明,为了保存实力,面对多达十五万的日寇、与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劣势,其不但没有增加兵力,还把原有的主力三十一军一八八师调走。只留下战斗力较弱的一三一师、和主要由老弱及新兵组成的四十六军一七零师共两万余兵力防守。就算是再加上当时的地方民团,总兵力也不外是三万余人。武器装备与兵力上的巨大差异,任谁都能猜到战争的结局。但作为一个军人,韦云淞在几经与上级伸诉不果后,仍然是遵从命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果如所料,战争打响,在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的轮番攻击轟炸下,孤军无助的桂林很快便陷入险境。不过,桂军就是桂军,虽是处于劣势,但仍是奋勇杀敌,人人把生死置之度外。日寇苦战不下,只好动用了毒气。最后,守军在阵亡了六千余人、因毒气而牺牲六千余人、又有多达七千余人因中毒昏迷而被俘的情况下,韦云淞因见手下兵将就要消耗殆尽,却又发现附近的友军只作壁上观,不肯出兵支援,心下怒极,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不得不强硬下令突围。为此,在战争結束后,其不仅被革职,还被冠以逃跑将军的罪名。
事实上,如果不是蒋介石的自私,而在兵力与武器的装备上給以足够的支持与配合,那么,桂林保卫战就绝不是这样的結局。
因为从这场战争的结局来看,虽说日军凭借着武器、毒气与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据现在所披露的较为可信的数据显示,当时日军被击毙的将士也高达七千余人!如果不把因毒气而牺牲而被俘的将士计算在内,那么,其比守军的伤亡还惨重!由此可见,当时的守军不仅英勇善战,给了敌人一个沉重的打击,还创造了一个以弱搏强,并取得伤亡少于敌人的战争奇迹!所以,后人在回顾这场战争时认为,韦云淞实在不应该为其失败而背锅。但偏偏,这一个黑锅不仅让他背了,还把他为了不让全军覆没而下令突围并因此保存了数千军人的性命、不让他们作无谓的牺牲的行为进行误解,实是令他伤心至极。
就正因为身负着这一个天大的黑锅,从此令他陷入了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拨,最后在郁郁寡歡中伤逝也就在所难免。
可喜的是,在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今天,随着国共矛盾的化解,韦云淞在抗战中所作出的贡献,也早已被世人所认可、所重视。如今,他的故居已被政府开发成旅游景点,供人缅怀。如其地下有知,也应可以释怀了。
扦图韦云淞故居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我姑母要我记住的另一个人:韦毓湘。所以,在记述了韦云淞的人生结局后,我也想就此再粗略记述一下他的人生结局,以慰我姑母在天之灵。
当年,韦毓湘一家从香港回到国内,原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不想却又发生了内战。到一九四九年国民党败退台湾,韦云淞也曾劝其一起再次逃往香港,但因放不下家中的巨大产业而婉拒。等到全国解放,却不幸在一九五零年土改时因被划分为地主成份而被一些无知的村民批斗而死于非命。对于这一結局,我不想评伦也不能评论。我想说的,只是关于他的几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据我姑母说,韦毓湘不仅精通英文、日语、学富五车、精明能干;更是能说会道,与他往来的,都是‘大官’。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好人’。如当时的村民,若有人在山中捉了个什么什么的‘野味’,而自己又不想吃,只想换钱用的话,就会拿到他家,找他买。很多时候,就算他不吃‘野味’,也会把它买下,然后悄悄放生。如我的祖父,因沒有什么挣钱方法,平时就是晓得上山找竹笋回家腌酸买,有时太多买不完,就直接挑到他家去。用如今的说法就是有点强买强卖的意思。只是,他从来不会计较,也从不会让我祖父挑回去,而是按价买下。可见,其心地之善良、道德之高尚,实不枉被我姑母称之为‘非常好的好人’。
再说一个小故事来证明他的超强的记忆力与数学才能。当时,由于交通蔽塞、信息落后,人们很少外出,挣钱的方法也极是有限,其中很多人主要就是依靠上山打柴卖换钱。而他家因为家大业大,人口众多,用柴自是不少,所以必须时常向村民收购柴草。后来,为了方便村民,他就定下了一个规矩:在每月的某个日子统一收柴。
每到这日子,村民就会纷纷把柴挑到他家门前若大的一个石灰地坪上排队过称。这个时候,只要他在家里,也时常会出来亲自过称。不过,与众不同的是,别人总是拿着算盘、纸笔、火碳等、以作记数用。但他却是两手空空。每次过称,只要称砣一落地,他便能立即把所值价钱说出,分毫不差。如此还是小‘意思’,最令人惊讶的还是,不管有多少人,他也从不作记录,待到全部称完,回到库房支付柴钱时,却仍能按序叫人取钱,从来不出差错。据我姑母说,每到这一日,卖柴的少少也有三二十人,多的时候甚至达到四五十人。几乎仿若圩市,人头涌涌,热闹非常。若是别人过称时,少少也得小半日才能完成,但他却能‘一转身就称完了’。可见,他的数学天赋与记忆、工作能力实不是常人所能相比。
由于在语言、数学、电子计算机专业、以及经济学上的专长,大约在一九五一年前后,时主政广西的张云逸将军曾亲自率众到我们村欲请其出山任职。只可惜的是,当他们一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村口,向村人打听时,才知道他已惨逝于半年前的土改运动中!
有人说,文人生于乱世,武将处于太平时代,都是一个生不逢时的悲剧。从韦毓湘与韦云淞的人生成就来看,这话确是有几分道理。从最初的出发点来说,他俩是相同的,都是怀着一颗救国救民的雄心,但因选择上的不同,从军的韦云淞虽也有挫折,却也有着辉煌。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一生也可算是没有白白度过。而从文的韦毓湘虽学富五车,却报国无门,不仅辜负了他科技兴国的雄心壮志,更是浪费了他那记忆力超人且极为聪明的大脑,于国于民于己,都可以说是极为不幸!
幸好,聪明与人品的好坏是可以遗传的。到他的儿子韦琼,同样也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兼且精通多国语言。但因在那非常年代里曾经遭受过非常严重的迫害,以至精神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纵使如此,在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年岁不小的他仍被聘请为桂平县重点中学浔州高中的第一任英语教师。
到他的孙子韦志桓,因只大我数年并与我相处过好一些日子的缘故,我对他就了解得比较多。七十年代末,我父亲建了一间泥砖屋,一共两层,底层分两间,专用于放杂物;上层却只有一大间,约有二十余个平方米,却是专门给他与我两人作卧室,并且只有一张床。这段日子直到八十年代初,我外出求学、以及他也外出谋生才结束。
在我的记忆中,他是一个非常善良且极为聪明的人。尽管,在那个阶级斗争的年代里,因为地主成份的原因,他所处的环境比我们任何人都恶劣,但他仍能乐观面对的同时,还会对我极力呵护。比如当时正在长身体的我,睡觉时总爱卷着身子。每次他看见,就总会拍打我的屁股,然后把我两脚拉直说:“你要再这样睡觉,以后就长不高了!”除此以外,在那食物极端匮乏的岁月里,连粥也吃不饱的他,只要有少少好吃的东西,却总会毫不犹豫的給我留下一份。
当然,关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我全家人对他的遭遇、善良与爱心也同样是看待眼里。记得有一次,我外婆来探望我们,我父亲便买了些猪肉、油炸豆腐招待,全家人食用后还剩下小半碟。之后,我趁家里没人,便取了个碗,把那小半碟肉倒了少少。不想,正在这个时候,我妈突然回来,见我神色慌张,便问:“你做什么?”我想了想,便老老实实回答说:“我想拿点猪肉去给志桓吃。”
当时,我的家境也是极为艰难,想吃一次猪肉可不容易。所以,我回答后,便已准备着挨骂。但我妈不仅沒有责怪我,还上前看了一眼,然后拿起那小半碟肉,再往我那碗里倒了些许,大概分成两半,才对我说:“拿去吧!”
那时候,收音机、手表刚刚在国内兴起。但奇怪的是,之前我从来未见接触过这些东西的他,却能无师自通,不仅能修理手表,有人拿收音机来让他修理时,他也同样能把其弄好。这一点,直到数十年后的今天,我仍是想不明白,他到底是怎样懂得这些知识的?只能说是他实在太聪明了!
约十多年前的一天,不知怎的,我姑母突然向我问起他家的情况,我就把我所知道的、从他祖父、父亲、再到他的近况、包括以上所说的一些日常小故事一一对她说了,并说,他现在在广东开了一间五金厂,总算是白手兴家、事业有成,没有侮辱他的先祖。我姑母听后,在很难过的同时,也为他的成就倍感高兴,并要我立即找到他的电话。
那时,由于某些原因,其实我也有好长时间沒有跟他联系了。当我好不容易找到他的电话号码,并帮她拨通时,我清楚地记得,她几乎是颤抖着双手接過的!事实上,当时已经九十有余的她,不仅身体大不如前,就是记忆力也已经有所退化,甚至有点混乱。但当她在电话中说起她年轻时的往事时,却仍是记忆犹新,仿若昨天,令我感慨不已。
对于当年的恩情,我姑母从来没有忘记,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太多的原因,她也一直未能当面对这些当年曾竭力帮助过她的恩人说声谢谢。所以,尽管这次与她通话的,只是这些恩人的子孙,但在这风烛残年之际,能对恩人的后代亲口说上一声感谢的说话,并回忆与传递一些他们那个年代的纯真与诚挚的友谊,对她来说,也算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吧。
如今,同样值得庆幸的是,他家的祖居,一座已有一百余年历史、占地达三十余亩的豪华大屋、被人称之为中华第一庄的南乡尚德堂,也早已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并开放供人参观缅怀。让后人从她华丽壮观的造形、精彩绝伦的雕刻与多达二千余幅栩栩如生的碧画中领略并体会他家曾有过的辉煌与灿烂的文化底蕴。
尽管,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但并不代表今天、甚至明天的人们就可以从此淡忘。因为生命可以消失,但他们的人格魅力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拼搏、勇于创造的精神、诚挚的情谊与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却可以永不泯灭!
今天,当我怀着一颗敬畏与敬佩的心仰望这一若大的古建筑时,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们所具有的这些品德与精神就会毫不自主地涌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怀念、令我沉思……。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