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背靠祖国,港澳科创“振翅起飞”

原标题:人民日报“观沧海”现场评论②

背靠祖国,港澳科创“振翅起飞”

走进香港数码港,浓厚的创新气息扑面而来。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新兴产业初创公司不断涌现、快速成长,尽显香港科创发展的澎湃活力。

澳门科创,同样好风正起。在中药质量研究、太空科学、健康科学等领域,澳门发展势头正好,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科创”成为澳门的崭新名片。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大湾区科技创新建设按下“加速键”,香港、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不断刷新科技创新的“成绩单”。

港澳科创事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中央的大力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多项中央惠港惠澳科技政策相继落地,为香港、澳门的科创发展提供坚实依托和强大底气。从中央财政科研经费过境支持港澳科技发展,到多个国家级科学基金项目向港澳地区开放;从港澳载荷专家首次入选国家预备航天员,到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获得研究嫦娥月壤的宝贵机会……在发展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中央一直是港澳最强大的后盾和支撑。而这也为港澳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发展新空间、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注入了强劲动力。

面对科技创新带来的重大机遇,香港、澳门充分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有效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在加速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近些年来,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将推动科创发展作为施政的重中之重,积极培育科创土壤、打造科创生态圈,科创产业“振翅起飞”。

雄厚的基础科研实力,为香港科创发展提供了良好先天条件。香港有5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国家两院院士逾40人。香港高效的市场环境、成熟的金融体系和国际化的专业人才队伍,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成长氛围。特区政府连续推出多项扶持科创产业的政策,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生产应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投放大量资源,全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对澳门来说,科创事业则步入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澳门先后布局建设了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产学研收入及专利项目数量均持续上升,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科创企业家。《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规划(2024-2028年)》提出,未来5年内科创研发投入将不少于50亿澳门元。这是澳门历年来最高的科创投入金额,充分彰显澳门发展科创的信心与决心。

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不断推进,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关键要素加速流转,为港澳科创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从聚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到瞄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导引下,港澳正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向,积聚发展新动能。

过去,港澳青年谈及人生规划,大抵不离当地。如今,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平台,成为许多港澳青年“梦开始的地方”。借着科技创新发展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在大湾区闯出一片天地,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当前,港澳科创事业发展生机勃勃,正迎来黄金机遇。只要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积极融入大湾区科创生态圈,港澳一定能充分激发科创活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人民日报客户端 汪灵犀)

(海报制作: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康宇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