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在,黄鹤楼一定在”——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湖北采访纪实


【神州时报讯】在第11届海外华文媒体论坛前,应邀参会的部分媒体代表于10月19日至21日,参加了海外华文媒体湖北行的采访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阿根廷、科特迪瓦、厄瓜多尔、澳大利亚、爱尔兰8个国家的17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先后走访了武汉及咸宁崇安赤壁等地。

2019年,本报采编主任李弘毅,曾经专程采访了武汉访世界军运会的筹备工作。那时武汉借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比赛的契机,全面提升武汉公共基础建设。几个月之后的变故,使全世界目光聚焦于武汉,无数国人看着电视机画面留下了热泪。经历四年之后,终于,有这一天,我们自由自在平安地故地重游。

武汉现在怎么样了?武汉还好吗?

带着这份牵念的心,我重访武汉市容和公共设施。

从江城明珠豪生酒店的落地窗,俯瞰汉口江的江景。四年前刚封顶的绿地大厦已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武汉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系统等,四年来得到大为改善。11座跨江大桥和5条隧道,建构了远超欧美发达国家的都市立体交通系统。

武汉东湖的“中国光谷”,创建35年后又展新酷的市容:中国首条空轨。9月26日开通运营的武汉光谷空轨旅游线上,一组组车厢悬挂于轨道梁下方凌空“飞行”,车厢内两侧玻璃窗和地板中观景窗,“人在空中游,景在窗外动”,满满的科幻感。

武汉美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厅里,最吸引户外运动爱好者目光的是采用柔性封装材质的高效太阳能板。带上它登山野营再无缺电之忧。软膜太阳能板可覆盖屋顶发电,用途颇广。

2021年湖北全省经济总量迈过5万亿大关,重回全国第七位。其中,仅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就跨越了3万亿,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前列。武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以“总部经济”为引领,形成产业协同发展的“1+8”产业格局。实施“黄鹤楼星空”计划,规划了“一谷一廊多带”的武昌数字科创产业空间布局,推进“双碳产业”建设。

在武汉咸宁高新区,采访团参观了元气森林厂区,隔窗一览安利大健康智创园生产线,进入金士达医疗无纺布生产现场看工艺流程。智能化生产革新提升了效率。

武汉通过公共环境设施特别是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仅有利于居民锻炼,增进体质,而且通过不同形式文化建设,促进武汉市民的开放心态,提升文明素养,变得更加包容和友善。

武汉东湖绿道是国内首条城区内5A级旅游景区绿道,全长101.98公里,串联五大景区的诸条主题绿道,集合了生态保育、康体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连接居民区、公园景区及重要文化场所,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慢行和休闲空间。被房地产物理分割的社会阶层的市民们,可以共享这公共社会空间,释放压力消解冲突增进交流。

在东湖的游船上,远眺武汉城区天际线。通过城市绿化与环境治理,武汉的生态环保水平提升到更高阶段。都市病的治愈系的公共空间建设和软性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让市民们更亲和自然,其乐融融。

湖北咸宁际华冰雪·香城滑雪馆,是目前华中区域最大的室内滑雪训练中心。在初、中、高级滑雪道上,鱼贯而下的滑雪者飞舞着矫健的身姿,酷炫着撩人的滑雪技艺。

文化娱乐建设更具有凝聚共识和融合社会的软性治理作用。因此,武汉重视并且善于运营文娱项目。

武汉具有深厚的荆楚文化积淀。从古代宫廷文化中发掘出推向世界的文化精品。曾侯乙编钟乐舞表演。湖北博物馆熙熙攘攘的游客学子,争睹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聆听2000多年前的钟磬演奏的古曲西乐。

作为武汉市长江主轴文化轴亮点项目,从2017年到2023年,《知音号》迎客超百万,演出1500余场,成为游客来汉必打卡选项之一。

 

入夜的“知音号”邮轮,又上演着那段民国人物的故事。那天我夜游民国邮轮“知音号”,散场后沿岸巡看两岸灯光夜景。“山河无恙何惧之有”,风景依旧,歌舞升平。

“木兰游”全域旅游品牌,建成了100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打造110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8个、3A级6个,3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列全国县市区前列,带动36万人吃上“旅游饭”。农旅深度融合模式,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全国市辖区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区第一。湖北旅游企业第一股木兰草原景区,成为仅次黄鹤楼的武汉第二大收费景区。

从古代民间传说中发掘文旅资源——“木兰景群”。虽然花木兰祖籍存在争议,官宣是河南虞城人,可武汉黄陂县志有户籍。但是,武汉提升新农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从文旅资源开发,提升扶贫攻坚的可持续发展。在武汉黄陂的木兰山开发了连片的生态旅游“木兰景群”。

清晨,木兰草原的小火车载着游客驶过花海和草甸,让人仿佛身处塞外草原。大余湾,也是“木兰八景”之一,是明洪武年间由江西婺源迁徙的余姓家族村落。徽派风格的75栋明清古建筑和街巷以及民居内的木刻雕窗等,令游人步入其中,记住了乡愁。

木兰花乡是新兴的木兰景区。通过扶贫的“三乡工程”建成了“武汉木兰花乡景区”,集木兰文化、四季花海、乡土民俗特色于一体,蝶变为“木兰不夜城”。这种沉浸式文旅新方式最近特红火。

全域化集团化资本化的农旅融合模式“将来怎么发展”?记者和游客们常发出这“木兰之问”。

赤壁之战遗址公园的开园式再现赤壁之战的片段。这里三个“千年”之物:去见了庞统祠前银杏树,摩崖石刻那仅剩“赤”字。赤壁之战景区开发,也同样面临考古信史佐证不足,过度短视的商业化等问题。

但是,荆楚大地不缺文化由头,武汉人从本土文化积淀中发掘新资源。在湖北赤壁松峰山脚下,羊楼洞明清石板街,游人已接踵而至。沿街的茶厂、茶庄、客栈、邮局,以及街角巷尾的老物件,令人不经意间感受的古风旧俗气息。赤壁羊楼洞因出产青砖茶驰名中外,被称为“世界茶业第一古镇”。明清鼎盛时期,仅两平方公里的羊楼洞古镇汇聚中外茶商200多家,将附近茶叶在此集散、加工,经长江水路转至陆上茶道,运销俄欧。因此,羊楼洞也是“万里茶道”源头之一。羊楼洞明清石板街作为“万里茶道”申遗推荐点之一。

新农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索中,村俗文博建设提供了乡土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和途径。也是深受新世代喜爱的网红打卡点。

登上咸宁市内潜山国家森林公园,看看竹博物馆展示的楠竹之乡精妙工艺品,闻闻桂花博览馆里飘溢的桂花之乡的香氛,令人顿生乐不思归在此康养闲逸之心。

在桂花镇柏墩村的桂花源景区 ,现存百年以上古桂树570余株,“咸宁古桂花树群”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仿佛昨日桂花博物馆壁画下线,“桂花仙子”演示了桂花香制作技艺。桂花镇刘家桥之廊桥遗存了徽居古风,而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大市渡槽”的水利工程,令人拍栏感佩那个年代“战天斗地”的精气神。左近白霓古堰——石枧堰,自五代后唐时期近1100年来浇灌着邻近村落的万亩良田,今年还入选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候选工程名单。

1800年间,黄鹤楼屡遭焚毁却又重立江头,让历代文人骚客“极目楚天舒”,遗世佳作无数。重游荆楚大地,看尽新旧风景,感悟古往今来的人间离合,让我想起《长安三万里》李白那句话:“诗在,黄鹤楼一定在”。吾大中华文明独续五千年不衰,武汉让世界见识了这种精气神。

“诗在,武汉一定在”。

 

(本文中航拍和采访团集体合影照片分别由中新社吴淘淘和张畅拍摄并提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