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拜登的两万亿基础设施计划,为何没有一寸高铁?

李立强 美加双城记

今天我们聊聊拜登的两万亿基础设施计划。

 

探讨这个问题,先问一个有点反常识的问题:美国基础设施真的很差吗?

 

这么问,是因为在美国看到的令人困惑的现象。

 

一方面是基础设施的先进。

 

我们经常开车去最偏远的乡村,五六个小时路上都见不到行人,但路很好,比纽约市的路况都好,沿途消防设施、自来水、煤气、邮政、网络一应俱全。

 

航空业,飞机场遍地都是,连最偏远的地方,譬如阿拉斯加和缅因等地,都有飞机可以到达。我们之前住的地方,一个普通的小镇,都有直升飞机停机坪。镇里的消防队时不时就把直升机呼过来了,给孩子们搞搞表演什么的。

 

挨着五大湖,人们爱出湖玩帆船游艇。所以,到处都是港口,很多人周末都驾船出湖,沿着运河、湖泊穿梭。甚至穿过五大湖的国境线,到加拿大游玩。

 

这是美国基础设施好的一面。从数据上也能证实。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的报告中,美国的基础设施在全球排名第13,不算最好,但也是最好的之一。

 

但我们也能看到到美国基础设施很差的一面。

 

我自己就亲历过一件糟心事。

 

从我家到大学,有一条主干道,从我到美国读书就在翻修,(是翻修,不是新修),拖拖拉拉修了四五年才勉强修好。那几年,经常要躲避井盖或者各种陷阱。

 

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开着一辆才买了几个月的新车回家。下了点雨,视线不大好,突然前面出现一个坑,来不及躲,只好硬压过去,就听着“嘣”的一声,我知道坏事了。

 

幸亏离家也就不到一公里,到家检查,右后车胎彻底扁了。

 

到修车店,师傅们见怪不怪,说我们这很多Potholes。因为下雪多,路上经常要撒融雪剂,道路腐蚀太厉害,如果不及时修补,到处都是这种Potholes。很多人跟我一样被“坑”过。

 

保险不管轮胎,我很生气的查纽约州的地方法规,希望能找到责任方。按法规,这种Potholes爆胎,公路维护管理方是要赔偿的。但前提是及时在现场停车拍照留证据,当晚我都没有留,只好自认倒霉。

 

其他要吐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的高速路开起来,屁股就一直在按摩,颠的不行;有的桥梁用了大半个世纪,锈迹斑斑,嘎吱嘎吱响。

 

至于纽约市的地铁之落后就臭名昭著,安全性差,没有屏蔽门,又老又破,老鼠横行。

 

这是美国基础设施差的一面,也有权威报告作证。在美国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ivil Engineers最近的一次报告,美国基础设施的分数是D+,处于及格线。

 

图片

同一个美国,基础设施的表现为什么这么分裂?

 

让我还是拿我们当是住的区域来分析。

 

一个百万人口的郡,二十多万人住在内城,其余都在郊区。

 

整个地区只有一条地铁,从内城最核心的美式橄榄球场、冰球场,延伸到大学。

 

我最初觉得很诡异,地铁为何只到大学,就不再往郊外延伸了。因为绝大部分中产,都住在郊区。这些人要去市里看球,约人吃饭,看戏,本可以坐地铁去。为何搞的这么不方便,只能开车,或者把车停到大学的地铁站,然后再换地铁进城。

 

地铁外延的事情,论证过,报道过,但从来没有付诸实施。

 

后来我终于搞明白了,郊区白人为主的富裕社区,压根就不想让内城的穷黑人,坐着地铁到郊区来。

 

内城出了名的乱,尤其是某些区域,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枪击案。广大的中产郊区,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除了居民素质高,有钱,有警察外。还有个原因,郊区没有地铁,公交很少。内城无所事事的小青年、高犯罪率人群,如果没有车,就没法溜达到郊区来。

 

他们最远的距离,就是坐地铁到大学。所以,那一块的治安就成问题了,时不时有抢劫和枪击。但几个街区外,就很安全了。

你看,本来是公共产品的地铁,成了种族居住隔离和自我保护的手段。其背后,是种族、贫富、教育的差距。

 

所以,美国的基础设施差,是结构性的问题。

 

虽然是公共产品,理应全体国民均等使用,但通过种族、阶层和收入的隔离,人为的制造了巨大的落差。富裕的中上阶层,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公共基础设施系统,而中下阶层,则在年久失修的老旧公共系统里挣扎。

 

譬如纽约,这几十年,人口结构多元化,内城成为了少数族裔聚集的地方。虽然依然有大量的白人中产以及富人和权贵住在内城,他们更愿意开车或者用出租车;普通中产和穷人依赖地铁公交车,尤其黑人等少数族裔。前者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掏一大笔钱,改善另一个族裔使用的公共产品。

 

道路也是如此,坑坑洼洼的,多在比较穷的地方,有钱的地方,路修的好。我们住在“锈带“,体会很明显,开车往南去华盛顿特区,路况越来越好,因为南面的宾州、弗吉尼亚一带经济好,路况就比上纽约州就要好很多。

 

至于很多人也吐槽美国飞机场落后,这还真没有。对比的差异,多来自外观,因为中国近年来发展太迅速,机场全是新的,对比太强烈了。相反,美国机场航空业的运行效率和能力是相当不错的。再过二三十年,当国内的机场老化了,一样也会被吐槽。

 

所以,越是贫民,越依赖公共产品和服务。改善基础设施,本质是一个扶贫战,改善广大中下阶层民众所需要的基础设施。

 

图片

从这个角度,再来来看拜登的两万亿计划,脉络就很清晰了。

 

譬如,这次拜登的两万亿投资,一分钱都没给高铁,计划里只字未提。

 

图片

美国搞不了高铁有很多原因,譬如汽车产业、航空业绑架了整个国家,铁路产业被打折了,私有土地导致征地成本太高太慢,建筑成本太高人力太贵等等。

 

但最主要原因,是受益的人群,没有动力去修。

 

日本和中国高铁发达,都是因为住的密集。高铁是非常经济合理的出行方式,

 

尤其是中国大量的城市群,动辄就是上百万人口的城市,五百万、上千万人口城市也有很多,高铁能最快速度移动足够多的人群,无论从出行效率、运行成本,还是整个社会的物流看,都是划算的。

 

美国不是,大部分富裕人群,有话语权的人,住在郊区和乡下,这些人到最近的高铁站,可能都要开车一两小时。到达目的地之后,还得开车一两小时,加上中间的坐车时间,就不划算了。还不如直接到机场。航空业发达,现成的基础设施可以解决。

 

所以,除了几个别大城市群,譬如东部的波士顿到华盛顿特区,西部的西雅图到圣地亚哥一带,其他绝大部分地方的人,都就没有动力,去建造一个功能重合的高铁网络,除非有一天,高铁的速度能快过飞机,或者比高铁票比机票大大便宜。

 

拜登团队确实是职业官僚团队,做事要靠谱很多,,这个基础设施计划,就是做需要做而且能做的事情。

 

钱应该花在穷人身上,花在弱势群体和少数族裔受益的地方,改善穷人和少数族裔的困境。譬如修补道路、桥梁、港口,改善自来水管、提高网速、维护学校等。

 

但是,也正因为两万亿的投资带有明显的“扶贫色彩”,注定要被代表大企业和资本力量的反对党阻击,从目前共和党的反应看,支持者寥寥无几。所以,这个法案能不能通过,还有很大的未知数。

 

法案还有很多妥协和无奈,譬如改善纽约市这种大城市的地铁系统,在东西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群,建立高铁系统,完全可行也值得做的。但在民意分裂的时期,加上新冠疫情已经花出去了太多钱,政府囊中羞涩,估计也是有心无力。


我们在这里分享,美国加拿大的工作生活经历。对北美教育生活有兴趣的朋友,从K-博,欢迎关注。

图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