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唯一保存至今的状元试卷 字迹比印刷的还好看!(图)

来源:凤凰网

科举制是古代选拨人才的重要方式,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这是一种最为公平的方式,给无数寒门苦读学子鱼跃龙门的机会。古代科举三年一次,要经过很多门槛,最开始是县一级别的,考上就成为秀才。然后又是乡试,是省一级别的,考上了就是举人,还有就是国家级别的,称作会试,考上的成为贡士。最后一步考试就是殿试了,殿试是由皇上主考的,通过的人称之为进士,能当上进士的人非常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举就是一个充满无限挑战的东西。

中国选拨人才制度悠远流长,魏文帝时期,尚书令陈群发明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专门为世家大族所设计的,对于寻常百姓是没有多少好处的,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将军大多都出身于世家大族,隋炀帝时期,天下一统,世家大族的实力非常膨胀,隋炀帝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是开始实行科举制度,虽然有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度发生于唐朝,但隋朝确实记载不少的科举相关制度。


科举制度有很多好处也有很多弊端,好处有三点:第一,管理选拨不再由世家大族控制,人才选拨更加全面。第二,一些中下阶层终于有机会能施展自己的才能,科举制度的公平性是非常高的。第三,原本高高在上的皇家政权与广大民众的关系更加亲和。


当然科举制度的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特别的在明朝,明朝统治者使用八股文完全禁锢了百姓的思想,导致封建后期中国的科学技术远远落后西方。


古人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前三样都是比较容易的,唯独最后一样,一个读书人在上万人脱颖而出简直是难于上青天。隋炀帝发明了科举制度,这项制度延续了上千年,直到1905年才废除。这其中只出了五百多位状元,状元试卷保留下来完整的也只有一份,这份试卷的作者是明朝万历年间赵秉忠,万历年间距离现在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期间发生过无数的战乱变动,赵秉忠的后人能保留下来也是非常不容易,当然状元后代多半是书香门第。


赵秉忠的科举试卷一共19折册页,横长268厘米,每折通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卷首顶天朱书“第一甲第一名”六字,万历皇帝明御书下钤“弥封关防”长印,占一折。下面为正文,共15折,每折6行,全为1厘米见方工整小楷,共2460字。文章的最后是读考官的职位和姓名,主考官的品级非常不固定,可是读卷官就比较固定了,大多都是当时的大文豪,最起码学术得是国家级的水平。


赵秉忠试卷上书法非常棒,全文一万多字没有一点错误,全部都工工整整,就算是现在的打印技术都得不到这个水平。难得可贵的是,赵秉忠试卷上的内容全部都针砭时弊,对当时混乱不堪的朝政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