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元气网
The Men Who Made us Fat
肥胖在现代社会被认为是耻辱,肥胖总是和懒惰、愚笨、无自制力等负面形象连结在一起,没管理好身材被认为是本人的责任,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在肥胖问题日益严重的时代,除了苛责胖子本人,有人找出一个刁钻的角度来研究肥胖这件事。BBC纪录片“致胖元凶”(The Men Who Made us Fat)把目标从个人肥胖转向到群体肥胖,从食品行业发展历史,追本溯源探讨致肥元凶。玉米生产过剩 高果糖浆崛起
时间回溯到美国70年代,当时是尼克森担任总统,任命厄尔·巴茨为农业部长,他大规模将农场产量提高,以得到便宜的食品价格,但这种作法导致主食之一的玉米生产过剩,过量的玉米只能采用日本科学技术转化制成玉米糖浆,这成为糖的第一替代品,作为甜味剂销售。
高甜玉米糖浆代替糖之后,因为价格低廉,比糖的用量多了很多。当糖的摄入量过高时,肝脏的凝结素就会停止工作,从而不会告诉你的大脑已经吃饱了,于是你会一直吃,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脂肪被视为罪魁祸首 糖成替代品
当时一位营养病理学家安塞尔·凯斯(Ancel Keys)声称造成心脏病元凶的是脂肪,这个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在食品行业更是如此,使得商家更是无所顾忌地使用糖,消费者不知不觉中摄取过量的糖。
人们对脂肪避之唯恐不及,但去掉脂肪食物变得索然无味,于是制造商用糖取代了脂肪,制造出含多糖的低脂食品,但是低脂带来的好处会被过量的糖给抹煞。人们仍不知糖的危害,等盈利模式和生活方式定型,想再改变已很难。店家加大食物份量 消费者不知不觉把胃养大
食品业者开始注意到大份量包装的营销模式,这是从一间美国电影院开始,电影院经理发现,消费者总会把爆米花吃光光,一桶似乎不够,但人们似乎不喜欢购买多份食物。
于是经理想出加大爆米花份量并提高一点价格的方法,不管是基于实惠诱因还是真的吃不够,人们偏好购买大份量食物,而业者多赚的钱比增加食物的成本多很多,从这以后各种大分量食品层出不穷,还衍生出了套餐搭配,人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吃的越来越多。
人们总以为肥胖是因缺乏运动,但研究发现事实刚好相反,研究指孩童的活动水平并不比30年前低,会胖的原因是因吃进太多加工食品,而且吃得量也过多。把食物二分法 被“健康”光环误导
专家指很多人把食物二分法,认为是健康的食物就会肆无忌惮地吃。现在很多食品会打着“健康”取向,像是有机、无麸质、加入水果和纤维等等,人们看到这些字眼总以为低卡便吃更多,但其实这些东西提供的热量并不少于一般食品,甚至饱和脂肪更高。
只要是精制加工的食品,无论如何都逃不掉糖,也逃不掉热量。这些所谓的有机食物不仅没让我们变瘦,反而让我们越来越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