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四天之内, 黄埔江畔传来两个大消息

image.png

最近,国内资本市场大动作颇多,最显著的是两个:昨天开通的“沪伦通”,以及五天前开板的“科创板”。

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提升股票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有望以增量改革助推存量改革;沪伦通,则标志着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A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

重磅消息密集落地,资本市场将迎来哪些改变?

通车

先说沪伦通。昨天下午在伦敦证交所正式启动的它,其实已经筹备了四年。

简单来说,“沪伦通”是上海证交所与伦敦证交易所的一种互联互通机制,符合条件的两地上市公司,可以在对方的市场上市交易。

怎么交易呢?

伦交所上市公司的基础股票,可以通过跨境转换等方式,转换成中国存托凭证(CDR),在上交所交易;上交所的上市公司,则可以将股票转换成全球存托凭证(GDR),在伦交所交易。

目前来看,要参与交易,门槛不算低,比如相关办法就规定,个人投资者参与CDR交易,在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且这300万不能是通过融资融券交易等方式得来的。

当然了,还要符合诚信记录、不违法、不被限制证券交易等条件。

沪伦通开通后,华泰证券发行了首只全球存托凭证产品,在伦交所挂牌交易了。根据此前公告,华泰证券计划发行不超过7501.37万份GDR,合计将募集资金16.92亿美元。虽然目前只有这一家境内企业参与挂牌上市,不过显然,其示范效应将会吸引更多后来者。

image.png

开放

“沪伦通”,最大看点是“开放”。

比如,伦敦证交所就对外宣称,沪伦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它会给双方的投资者和发行商“带来巨大的好处”。

北大经院教授吕随中告诉岛妹,虽然沪伦通不涉及投资者跨境,设置的个人投资者参与门槛也较高,短期内两地之间的资金流动规模或比较有限,但标志了中国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领域的决心和态度,中英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事实上,中英金融合作原本就有较好基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多项业务创新均在伦敦发生。要知道,目前伦敦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更重要的是,伦敦是世界Top2的国际金融中心。由伦敦金融城管理的全球资产高达4万多亿美元,每天的外汇交易额高达6000多亿美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则对岛妹说,沪伦通的正式实施意味着,即使在当前逆全球化抬头的环境下,中国始终坚持开放的方针不变。同时,英国这样的老牌金融强国选择加强与中国的互联互通,也表明合作的机遇始终存在,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愿意拥抱世界。

image.png

改革

说完开放,再说改革。

6月13日,“科创板”举办了非常耀眼的开板仪式。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上海市长应勇、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等在内的一系列高级官员悉数出席。

在演讲中,刘鹤说科创板“意义重大”,要以科创板带动整个资本市场改革,培育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易会满则表示,证监会将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制度,着力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市场认可度高的科创型企业。

市场反应也蛮热烈。目前,上交所已受理123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对109家企业提出了问询。过了问询关卡,企业只要再经过上市委审议,并向证监会报送注册,就可以着手准备发行上市了。

image.png

从设立初衷看,科创板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目前盈利能力不强、但潜力好、成长性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

怎么帮?

设想一下,如果时光回到2000年,搜狐、网易、阿里巴巴等一批科技型初创企业正在孕育,他们需要上市融资、扩展规模。不过,在核准制“一统天下”的资本市场,企业必须要满足一个硬性要求:

“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对这些成长性很好、但是当下“很差钱”的互联网企业来说,要符合上述财务条件,难如登天。

互联网还算好的,毕竟故事讲好了,找到个机会海外上市,市值神马的还是能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相比之下,半导体、医药、航空航天这样的高科技领域,企业就是想快也快不了。

原因很简单:这些领域研发周期长,研发成果未知,成果转化带来的回报也不确定。

资本是逐利的,且厌恶风险。投资这样的企业,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吃力不讨好”。因此,除非有制度能对“鼓励资本支持科技企业”产生正向激励,否则这一困局无解。

于是,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就是破局初衷。 这是科创板与目前三板的最大区别,也是最大看点。

简单来讲,注册制就是在满足基本条件的前提下,通过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信息披露,使投资者在更好的信息环境中作出投资决策,使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企业的股票发行该怎么定价,也让市场来判断。对不少“不差技术、不差潜力、就差钱”科创企业来说,这是符合实际的,也相对会增加其融资便利度。

image.png

试验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说过,可以把科创板视为金融供给侧改革一块崭新的试验田。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了20多年,发行交易制度在技术层面上反复修补,但还是改变不了股市被行政审批束缚的问题。市场运行至今,资源配置功能跛脚,市场风险频发,投资、发行、监管各方也已积累大量不满。

然而,如果在既有的市场板块上大刀阔斧推进,势必因触及利益的重新分割而遭遇阻力——这些阻力或来自中国资本市场投融资的不平衡,或来自一二级市场的不平衡,又或来自公司新老股东利益的不平衡等等。

存量改革有阻力,那就做增量改革。也就是说,在科创板这个新事物上做试验,效果好,有经验了,再形成可复制的推广到整个资本市场。

新事物当然也会带来新风险。比如说,退市“出口”将更加常态化、市场化定价导致企业高估值发行现象增多、可能出现短期炒作和涨跌幅较大情形、科创板企业更需投资者理性研判、初期实践磨合中可能引发一些市场风险等。

当然了,对风险和波动,还是要有应对的办法。具体来说,除了落实注册制、把选择权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行政干预外,还要以法治化为要点,培育更具专业水平的机构,对各类做假账说假话及内部交易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全面提高违法成本。

用刘鹤的话来说,科创板发展是一个自然渐进的过程,要理性客观看待,稳中求进,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易会满的话也说得很留余地:对于新事物,还希望大家包容看待。

这也就是我们说过的“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能经历波动,能承受风险,就像弹簧一样,也许一时会被压弯,但最终还是能凭借自身回弹,而不是一压就断、就折。(文/云中歌)

来源:侠客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