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编织幸福梦

刘金萍在指导手工编织  陶 明摄

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后山窑村刘金萍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抓住脱贫致富的牛鼻子。2005年,她带领同村13名妇女创办了巧娘手工编织作坊,带动周边妇女和残疾人脱贫致富,成为当地一名远近闻名的巾帼致富带头人。

山西大同广灵县手工编织历史悠久,农村各家各户所用的筐、篓、草垫等农家用具都是由农民就地取材,用玉米皮、蒲草或柳条自编自用。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编织品逐渐被取代,古老的编织传统工艺濒临消亡,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刘金萍看准手工编织的商机,为了传承手工编织这种工艺,更为了带领同村妇女改变贫穷的现状,凭借一双巧手,她带领后山窑村几名妇女采用玉米皮、蒲草、柳条等原生态环保材料,编织成挎包、坐垫、果盘等多种工艺品。

刘金萍创办的家庭手工编织作坊一天天壮大,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她不断创新思路,2016年注册成立了广灵县第一家以手工编织为主导产业的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原来的手工编织作坊逐步走入正轨,员工由原来的13人发展到1085人,其中建档贫困人口728名,残疾职工47名。贫困户白忠宝、白云燕父女俩就在巧娘宫手工编织合作社编织工艺品,父女俩每天收入超过150元。

以玉米皮和杞柳为主要原材料的手编工艺品,不仅铺设了农村妇女脱贫的平台,也拓宽了农民致富道路。2017年,通过流转土地的形式,广灵县率先试种了杞柳732亩,经刘金萍试种成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自主种植这种经济收益比较高的杞柳。杞柳面积不断扩大,预计到2020年种植面积将达到5000余亩,更多的农村人口通过种植、田间管理、收割、编织等增加了收入,既保障了柳编产品原材料的供应,又解决了当地农民务工,有效利用“致富、帮富、带富”效应,在当地形成以合作社为收购网点,以千家万户为种植基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实现互利共赢,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刘金萍不断创新发展理念,适应市场需求,在草、柳编制品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原生态旅游产品和绿色环保居家用品。她带领广大巧娘们推陈出新,提升产品品质,编织出大到床、沙发、茶几、宠物窝等,小至笔筒、果盘等系列产品,产品体系完整、品牌效应明显、扶贫成效显著。

为了进一步推动手工编织产业的发展,2017年在广灵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刘金萍她们建成占地30亩的集生态观光、手工编织、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扶贫手工业产业园区,采用“实用家居用品+观赏”“旅游观光+体验”的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手工产品的销售渠道,为广灵县贫困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探索了增收致富之路。

刘金萍不断创新运营模式,组建了专业化、年轻化的电商运营团队,开通了阿里巴巴、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线上电商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发展。

刘金萍还大力推动发展农村“居家经济”“炕头经济”,在全县9个乡镇50多个村逐渐建立起了手工编织基地,辐射带动全县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实现脱贫增收,让大部分村民享受到“村口办厂、炕头就业”带来的实惠,进而实现“小产业、大覆盖、促脱贫”的效果。刘金萍因此荣获“大同市妇女创业创新导师”称号。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先后荣获了“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手工编织致富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陈晓丽 张金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6月21日   第 12 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