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我参加了日本法政大学(硕士)的日本文学专业考试。接受面试时,考官问我:“为什么来日本留学”?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我到日本的这一年多,已被问过无数次。我留学的初衷是学习日本文学,希望将来能为中日文化交流贡献力量。刚到东京,我很迷茫,中途险些“误入歧途”——考取相对容易通过的专业。但最终还是从心出发,选择了心心念念的文学专业。
在日本读研究生分为两种模式:读语言学校和提前申请大学院。我的经验是读1至2年语言学校比较稳妥,尤其对于没有语言基础的学生来说更为必要。否则语言不能适应,无论是打工、交朋友还是申请学校,都寸步难行。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就很容易变得孤僻、内向,甚至抑郁。我也遇到了不读语言提前申请硕士旁听生的中国朋友,但因为没有过渡期,无法适应语言以及环境,每天上课压力倍增,和教授对话紧张到出冷汗,每天回到家需要花比别人多几倍的精力来复习课堂上的资料。
独在异乡留学,面临众多挑战,除了语言关,最重要的是注意自身安全。日本是个规则清晰的国家,民众大多礼貌友好,但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们的文化和习惯。因为在北京读大学且生活多年,同为国际化大都市,所以刚到东京时我并没有太大违和感。东京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是多元化、繁华忙碌且生机勃勃,这正是我选择在东京读研的理由。
留学并不如想象中梦幻美好,学业压力大、交友机会少,尤其是准备考试期间,既担心考不过对不起父母的血汗钱,又担心自己的努力付之流水。挑灯夜战、头晕眼花、头发大把大把地掉,我们开玩笑时经常说“今天你的头发又掉了多少”?每天醒来都觉得自己距离秃头又进了一步。最可怕的是孤独感,回家倍感冷清,又没有时间和金钱去排解,偶尔聚餐吃顿火锅,就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幸福了。
最累的是勤工俭学,在便利店收银、在药妆店当翻译、在居酒屋当服务生等,时薪约等于60元人民币。但我觉得打工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调味剂,可以接触到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人,了解他们的文化与生活习惯。但要谨记的是,留学生被允许的打工时间是一周28小时,如果超出就可能被遣返。如果足够努力的话,靠自己打工的收入基本上能满足吃饭、房租、交通等开销。
经过一年多的适应,一切都稳定下来了,我对未来的硕士生活也充满期待。闲暇时,我会到东京之外的地方旅行,在微博上发照片、见闻等,给更多计划来日本留学的人看。在周末,我也会抽空去听音乐会、看艺术展,参加一些留学生文化活动、做义工等。
离开了父母的庇护、朋友的关怀,身处异国,我仍“时刻铭记自己为何而出发”,这是我最想告诉每一个即将出国留学小伙伴的话。
(寄自日本)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1月08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