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青年 信仰與人生

 

【人間社記者 郭雲 芝加哥報導】10月16日北美雲來集講壇迎來一場英文論壇,由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青年發展主委陳澄慧主持,與談人有來自澳洲的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曾廣志博士、台灣中華總會理事劉宗澧、新加坡協會理事吳慧娟和倫敦青年妙慧講師Roxy Pang。四位成長在佛門多年的青年與談人,以主題「我的生活,我的信仰」中,分享信仰在個人生命的影響,並使得他們擁有更好的生活和人生目標。線上有逾500人在Zoom會議室和YouTube頻道觀看。

四人多是自小或在青年時期接觸到佛教,劉宗澧14歲時跟隨父親劉招明親近澳洲中天寺;吳慧娟則是受鄰居阿姨佛教的啟發親近新加坡佛光山;Roxy在7歲時與祖母在倫敦尋找佛教寺院時找到倫敦佛光山;曾廣志自小接觸佛法,在1987年星雲大師至馬來西亞怡保弘法時開始認識佛光山。

在加入佛光山大家庭後,雖然人生並不是就從此順遂,但因有大眾、親友的包容並給予因緣,讓菩提種子得以繼續生根茁壯。曾廣志博士歷經母親的病痛、父親工廠遭祝融、對生死與苦感受強烈,他並談及佛法如何幫助他走出,父親往生而無法回鄉奔喪的遺憾。在28歲台灣高雄醫學院畢業後,旋即到南華大學攻讀生死學研究所,而當時的南華學雜費全免,讓其深受感動大師在教育的無私付出和對人才的培養。

人生總是面對著重重困難,與談人也在主持人的提問下,寫下他們目前所面臨的挑戰。吳慧娟在跨國公司工作,天天面對不同的客戶、條規與交貨要求,但因為在佛光山的薰陶,能夠在工作時,以三好為工作信條,處處為他人著想,因此圓滿完成工作任務,也結下許多善緣。

目前是倫敦道場的全職員工Roxy表示,所有的挑戰其實源於自我。在道場的每日日常行事不盡相同,更與自己專業不同的情況下,需承擔不同的任務,忽而擔任翻譯,下一秒去教課,更要代表參與外界交流等等,如果沒有「以眾為我」、「當下即是」、「廣結善緣」的觀念,很容易就消耗了熱情與精力。體諒與尊重他人,以「我是佛」擴及到「人人都是佛」,去除我執,關懷服務更多人;現在常住的工作,已經不再只是工作,而是修行。

育兒、工作與信仰之間,佛法其實可以成為精神支柱,並不衝突。劉宗澧真正的落實三好家庭,除了將公司劃了一個空間做佛堂,每日工作前做早課外,更以三好、四給為育兒宗旨,也常常全家參與道場法會活動。劉宗澧分享了家人面對恐懼時,信仰提供的力量:數月前其6歲兒子因急性闌尾炎需做手術,在手術前,全家人以金佛卡與藥師咒,讓孩子去除恐懼並安定下來;而每日的睡前禪坐習慣,兒子在醫院仍持續不間斷,也讓身心平衡,康復神速,僅住院2天就能出院。

芝加哥佛光協會會長周邁平表示,青年論壇「My Faith My Life」主持人和與談人以輕鬆的問答方式帶出每個人接觸佛教的因緣雖各有不同,有因家庭接觸,有受同儕影響,但越早接觸種下菩提種子確實是有幫助. 「信仰與傳承」要早日進行!「三好」,「四給」,「五戒」,「六度」,「八正道」等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智慧自然升起;「無常」到來能坦然面對,了解世間萬象皆是因緣和合,不執著於外境,以「無我」,「平等心」來利益眾生,「活在當下,直下承擔」更是活出「人生三百歳」的契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