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机遇与责任

陈晓芮很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尤其是在低碳水饮食领域,她认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并一直努力开辟国内外市场。图为陈晓芮(右)与美国前肥胖协会主席艾瑞克合影。

肖礼彬致力于用跨学科的视角推动跨文化传播,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图为其参加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同心人文会议留影。

兴趣和专业是最好的职业导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晓芮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和美国犹他大学。目前正在北京创业。“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2个小时,这对我来说已是常态。”

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个人发展开拓空间。陈晓芮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创业。回国前,她已在洛杉矶定居。要重新作出选择并非易事。“一切还是缘于对专业的热爱。”大学本科时,陈晓芮学的是生命科学专业。随后,在考研时她选择了营养学和医疗信息双学位。陈晓芮喜欢她的专业,曾先后发表10余篇SCI论文,并有多部著作和译著问世,所有这些都紧紧围绕着她的专业领域。

无独有偶,曾在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攻读金融硕士专业的郭亮也是如此。郭亮目前在金融业工作。大学本科阶段,他读的是机械和经济学专业,留学时开始专攻经济学,还先后在证券、期货等金融行业公司实习,其中不乏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等知名机构。“我喜欢逻辑学,喜欢分析经济、行业和企业的走势,虽然回到上海后曾短暂转行房地产,但现在我更想从事的还是金融业。”郭亮坦诚说道。

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这是许多海外学子花了几年时间“转了一圈儿”后,得出的共同经验。

市场前景是归国创业的重要考量

多年来,海归创业如春潮涌动,越来越多的学子将回国创业作为自己走入社会的发展方向。国内日益成熟的市场环境、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许多学子投身创业大潮。

郭亮结合金融行业谈到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他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较美国而言,中国股市与经济规模匹配度还很低,发展空间很大。”郭亮还举例说,他观察了上海的城市发展状况,并和世界上的同类城市做了比较。在郭亮看来,上海不论是城市活力还是市场拓展都有优势。“上海的巨大人口规模虽然会带来诸多‘大城市病’等难题,但是也代表着巨大的市场和消费潜力。”郭亮说。

陈晓芮也有相同的判断。在饮食行业中,她选中了“低碳水”领域。这个名词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很生疏,目前的市场规模只在10万人上下。但陈晓芮的判断是,在国外一些国家开始征收糖税的市场走向引导下,中国市场对高质量减肥产品会有强烈的刚性需求。

“在低碳水饮食行业,中国毫无疑问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陈晓芮对此深信不疑。

文化使者是一份沉甸甸的事业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民族特色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而通过传播民族文化,参与全球化进程成为中国独特的贡献之一。留学生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的肖礼彬对自己的责任有很清晰的定位。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她致力于以跨学科的视角进行跨文化传播。为此,她组建了斯旺西孔子学院志愿者团队,举办文化讲座,传播中国的太极拳等传统文化。“未来我仍旧会选择跨文化传播作为自己的择业方向,但传播载体会由海外高校变为中国高校,”肖礼彬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肩上承担的跨文化传播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不会改变的。”

除创业外,回到高校教书或结合中国独有的特点,选择新兴领域的跨界研究,也是很多学子心仪的选择。在他们中的许多人看来,以自己学到的知识,或教书育人,或将自己的智慧贡献给国际社会,都是份内之责。

2018年刚刚就职于北京大学科技园创新研究院的陈梦婕就是这样想的。陈梦婕先后就读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乔治华盛顿大学,专攻经济学和统计学。硕士毕业后,陈梦婕曾在美国教育委员会工作了一年多,最终选择回国就业。在创新研究院,陈梦婕目前的职责是从事相关行业的发展研究、信息搜集并提供咨询。她认为,国内研究平台有许多优势和独特之处,“以平均规模来衡量,美国中型企业的工作节奏和发展速度远不及中国。”对于自己的择业缘由,陈梦婕谈到两个关键词“产业报国”和“学习型平台”。就这两个方面而言,“毫无疑问,北京大学科技园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插图来自网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1月03日第09版 邓啸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