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有了“养老驿站”

重庆市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梨树湾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工教老人们做手工。孙凯芳摄(人民视觉)

家门口有了养老驿站。在这里,既有家庭医生、康复理疗,也有营养膳食、日托照料,还为老年人唱歌跳舞、读书聊天、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提供平台和服务。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推行社区养老驿站,在各种养老服务形态中脱颖而出。养老驿站为何受老人欢迎?目前面临哪些挑战?我们近日进行了探访。

家门口养老,提升幸福感

——养老嵌入社区,老人无需离开熟悉的地方即可享受专业养老服务

“这个地方特别好,我感觉像家一样。”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诚和敬养老驿站内,林访老人笑着说。

林访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平日里子女都不在身边,只有周六日会来探望。在这家养老驿站开办之前,老人的生活多有不便。“做饭做菜就是个大难题,要跑老远去买菜,回来还得自己做,太麻烦了!”自从这家养老驿站开办后,老人总算是解决了吃饭的问题。

王远远老人也是这家养老驿站的“常客”,她对于养老驿站的最大感受是:“生活变得方便了。我要是有个什么病,家里女儿又不在,我可以找他们,一个电话他们就陪我去医院了。”

驿站工作人员向笔者介绍:“来我们这里的很多都是像林访、王远远这样的老人,他们大都选择居家养老,但是子女要上班,需要外部力量支援,这个工作就由我们养老驿站来做。”

“我父亲之前都是一个人在家,但自从前阵子在家摔了一跤后,身边就离不开人了。刚开始,我和丈夫轮流请假在家照顾他,但这样终究不是个长久的办法。”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女士对笔者说,后来听说了社区养老驿站,试着去找了找,没想到在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就有这样一个驿站。“现在,工作日期间父亲就住在养老驿站里,周末接回家。老人得到了更专业的照料,还在这里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他高兴我们也高兴。”

专家指出,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加,很多老人需要得到专业的照护。但是,一些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去养老院。社区养老驿站恰好可以嵌入在院子或社区里,将日托、全托、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引入院子或社区,老人不离熟悉地,更重要的是挨着儿女,他们随时可以来看望老人,这种养老方式让老人们很喜欢。

“小而精”,受欢迎

——到2020年,北京将至少建成10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面对巨大的需求,社区养老驿站在全国范围内正加快发展。诚和敬养老驿站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在北京有近70家诚和敬养老驿站在运营,驿站除了提供日间照料和老人就餐之外,还提供一系列上门服务,如助浴、助洁、理发、上门剪指甲、陪同老人就医等。针对在家养老的老人,驿站正在打造“15分钟生活圈”,保证老人有需求的时候,15分钟能够赶到老人家中。

类似的社区养老驿站在北京还有很多。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闹中取静”,隐藏在繁华的三里屯中心地带。这个由一家火锅店改建而成的养老驿站,成立于2014年,目前已辐射三里屯街道7个社区的近1.4万名老人,其中80岁以上的有4000人,失能老人有400多人。

北京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市建成并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82家。到2020年,北京市将至少建成100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不止北京,近几年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在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探索中,也都对这种建在社区里“小而精”的养老服务机构情有独钟。

上海市在每个街道建立“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由政府免费提供场地并制订指导价,以普惠的价格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全托、康复、护理等一站式养老服务,社区老人可以根据身体评估情况选择服务方式。70多岁的徐秋水前不久骨折,经过评估,他可以短期入住社区里的养老服务机构,每月4000多元就解决了全天照护的问题。

成都市积极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养老驿站越来越受欢迎。在郫都区郫筒镇一个安置小区里。一栋三层楼的建筑便是郫都区建立的第一家社区养老驿站。一楼是日间照料中心,二楼、三楼是老人入住房间。郫都区民政局介绍,到2018年底,全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总数达到133个,设施覆盖率达到70%。

期待顺利进社区

——部分养老驿站因占用社区场地受到抵制;成本高、利润薄影响持续运营

快速发展的同时,社区养老驿站也面临不少挑战。近年来,小区建托老所遭抵制的情况在全国多地时有发生。前不久,因小区业主的反对,兰州市民宋妮妮在当地曦华源小区创办的七里河区爱心托老所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扩大经营的打算。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类似现象反映了部分人认识上的不足。相关政府部门今后要加大老龄社会的国情教育,特别是社区老龄服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进行教育,给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营造好的氛围。同时,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在兴办之前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征得群众的同意,“让大家知道你在这个地方干的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林闽钢分析,社区养老遭到一些居民抵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社区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今后社区建设中,一是要通盘考虑社区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设,一起设计一起施工;二是发展智慧化社区养老,全面提高社区养老质量,增强社区养老的获得感。

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对老旧小区和纳入特困供养等范围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老人不愿意消费、养老驿站利润微薄也是目前社区养老面临的一大挑战。虽然驿站本身的房租、土地由政府无偿提供,但是驿站的个性化服务设备采购、维护的成本以及人员工资、办公费用、水电气热等支出成本较高。而多数老年人除配餐外的业务,对收费项目基本不愿买单。这导致部分托老所机构运营困难。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李玉涛认为,我国养老服务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政府要指导和扶持运营商应对市场的压力,适应精准服务的转型要求。同时,政府要培育和协调多元服务主体,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参与到为老服务体系中。同时,也要引导老人树立“花钱买服务”的消费理念,完善养老驿站运行,推动居家养老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1月15日第11版 邱海峰 史若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