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学习是需要识认2500常用字的! – 试比较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中的“随课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的教学思路

 

希林UIC中文学校 何振宇
http://xilin.us

“随课文识字”或称为“分散识 字”的教学思路,说的简单些,归根结底就是用一篇课文,引出十几、二十来个生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学习,以便把整个课 文学习下来。我们作为第一代移民都是在母籍国学母语(学五、六年小学《语文》)学会中文的,骨子里认为这种“随课文识 字”/“分散识字”的教学思路是天经地义的。经过上世纪初叶“新文化运动”开始 百年来的进化, 这种“随课文识字”的学习方法更加精细化,或者说更科学化了,而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往往不经意地忽 略了。实际上,针对6-13岁左右的孩童,国内小学《语文》 教学大纲最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却从来没有变更过,即掌握2500常 用生字及识认1000次常用字;也就是说,在国内学母语的条 件下,小学生需用六年全时学习时间达到此目标。为什么非要在国内小学六年期间也就是在12、13岁时要达到此最基本的教学 目标呢?为什么这个“识认2500常用字”和孩子们的“12、13岁”这个时间点在华文教育 中这么重要呢?我们经过近三十年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实践中逐渐地深刻感悟、认识到:

  1. 汉字的文字系统性 质、特点使然。 汉字是音、形、义的文字,必须识认2500常用字才能识认任何 一篇文章98.8%的文字【1】,即文中每100字里,只有1-2字是生字,可以 通过上、下文的阅读克服识认、理解上的障碍。这就意味着,欲要有自主阅读 能力,就一定要突破这识认2500常用字的瓶颈口。有人比喻讲,英文有26个字母,中文却有2500个字 母,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丝丝的“形似”意味的。
  2. 到了12、13岁的少年(teenage,正是 孩子们小学毕业的年龄),已经具有自己独立思维能力,有了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世界/知识的方法已然从8岁(大脑重量 基本发育完成)以前的整体/形象记忆(死记硬背)成功地转换 为成人的理解记忆学习方法,进行的已经是“学习型”的阅读而不再是“趣味型”的阅读。这时,如果自己的文字识认能力 还是低年级(趣味型)水平的,因为满篇生字而读不了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看不见文字学习的成就,就好像这个岁数的孩 子去玩8、9岁或更小年龄孩子的电玩游戏一样,心理上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在学习过程中就开始表现出心 理上的强烈抵制,故意遗忘的比学习的要更快、更多,知难而退,打起了退堂鼓。

由此可见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大 纲规定的最基本目标是有着充分科学依据的,而各种华文教材,包括海外华文启蒙教育的教材都遵循这种“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的教 学思路经过多年的优化、改进,均无重大缺陷,即通过整套教材的教学完成,可以保证学生们突破2500常用字的识认关,具有成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我们在北美所有从事华文启蒙教育的教师、家 长和学校管理工作人员都是经过这样的学习而成,这种思路在国内用小学六年全时学习母语,或者对理解记忆学习世界的成 人的华文教育证明是成功的,前提是要保证充足的课时,但是对于北美幼童的华文业余启蒙教育来讲,由于人文环境和周末 中文学校缺少充足课时的实际情况,却成了致命的弱点。从华文启蒙教育所需的课时量看,假如说,国内小学每星期上五天 《语文》课,每天两节课,一年40周来计算,那就是400学时 X 6年总共2400学时来达到此学习目标;还要加上国内学母语的是复习、巩固、提高课堂所学的大环境。而北 美的周末中文学校多说了按一年40周(两学期各16周+暑期8周,相当数量的学校还没有这8周的暑期),每周一天2学时学习华文的 速率计算,一年只有80学时,按六年时间算下来,总共只有480学时,多说了只是国内小学六年《语文》教学总学时的1/5,加上北美“学了用不上”的学习、人文大环境,遵循这种“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的教学思路,不用说“掌握”2500常用字,就是想要“识认”2500常 用字,也是绝对达不到此最基本的学习目标的【2】。如果认为 教师的师资、教学水平,以及教材的改进能够弥补这总学时的缺失,试想,究竟要什么样的水平能满足这种学习环境和条件 呢?

这就是“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的教 学思路在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中步履蹒跚,事倍功半,功亏一篑,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比例的根本原因;遵循这样的教学思 路,我们不幸地把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办成了“不可持续”的教育,这也可以从经过几十来年的奋斗,社区、社团、中文 学校领导层还满眼是“第一代移民”的实际状况中得以印证。试想,从上世纪40年代的留学生,到60、70年代的台湾留学生,再到80、90年代大陆留学生,哪一波的留学、移民潮不都是大量建立中文学校,大力开展推动华文业余启 蒙教育的吗?但实际结果,究竟有多少他们的第二代通过周末中文学校的学习而真正地学会了中文?每周周末一天2学时,导致学习的总学时远远不够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可以改变的实际情况。既然环境改不 了,那么能改 的就只有“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的教学 思路了。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初叶“新文化 运动”前千百年老祖宗们所使用的启蒙教育思路,实际上是“先三(字经)/百(家 姓)/千(字文),后四书五经考秀才”的教育思路,就是所谓 的“集中识字”的思路。“读万卷 书,行万里路”是古人对人生历练的期许,但要读书的基础就是识字量,这识字量的形成也可以通过“集中识字”来突破, “先识字后读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先攻下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所需的识字量,再深入学习各种知识,这种教学思 路就被叫做“集中识字”教学思路。如果注意北美的母语教育,尽管语言文字系统不同,但启蒙教学理念和此理念却是相通 的,具有异曲同工效果,从这里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每天抱着厚厚的《亨利波特》如痴如醉地阅读可见一斑。

通过我们学校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这里试比较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和随生字表识字/集中识 字的教学思路:

随课文识字/
分散识字
随生字表识字/
集中识字
倚重拼音、图画辅助/先行 把生字表做成韵文(一字不重,合辙押韵,有文有义,以有着1400+年历史的《千字文》为例)带出课文,摈弃图画、拼音等干扰识认汉字的 “信号”
一篇课文带出十几、 二十生字 初期以韵文带动单字 识认,逐渐过度到识字、阅读并重,重在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以及后期的阅读理解
听、说、读、写齐头 并进,教汉字、识字规律,传授识字方 法培养识字能力 初期书写、课文理解学习滞后(根据生理条件,分解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思维)
课文理解学习 突破“脱盲”的瓶颈(1800常用字左右)开始引入书写学习
语法学习 识字教学结束前学拼音、查字典
文化学习(海外) 利用孩子生长特殊阶 段(八岁大脑发育完全前、以整体/形象记忆方法学习世界为主导),只在初期使用,业余学习三年。“文字是 文化的载体”,有了这个载体,文化教育水到渠成
不考虑年龄,一个教 学模式,国内需费时六年全时进行学习,而在北美的周末中文学校里,鲜有学生完成全套共12册的学习 识字教学结束后,从 暨南大学《中文》第五册(只有生字注音)学起,因生字学习、课文理解均在识字教学中解决,故能够完成一 年学习2册课本的进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孩子们在八岁左右大脑发育完全之前以图像记忆/形象记忆方法(死 记硬背,岁数越小越明显,比如,三四岁会背诵唐诗宋词等等)为主导来学习世界的,之后才逐渐转换成成人的理解记忆学 习方法(懂了才能记住,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主导、学了大量知识),在12、13岁阶段定型。此时,如果看 不到所期待的学习成果,不能阅读/学习自己所需,必然要挫折 感主导,知难而退,忘掉的比学的还快、还多,随着家长们“威权”力减弱,退出这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而无成就感的 煎熬是早晚的事情了。当家长、老师们认识到这时候孩子们真的没有学会中文时已为时已晚,“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望 洋兴叹,多年的投入、期望一朝失去的怅惘、失落将伴随余生。这种不管孩子生理生长条件一成不变的“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教学理念错过的恰好是如图1所示的孩子们学习语言的“黄金期”:

图1:儿童早期教育论坛

https://jumbominds.com/about-jumbo-minds/state-of-science-literacy-part-3-human-capacity-for-early-learning/

这种“学不 会”的普遍现象在国内有充分课时及完美的学习环境中不甚明显,但在我们所从事的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大潮中,却成了绝大 部分移民第二代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学不会”中文的“蜀道”!

为了彻底克 服这个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中的根本障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1. 孩子们在华文业余启 蒙教育的初期 (5-7岁阶段,即学习语言的鼎盛“黄金期”),学习方法与成人 的理解记忆学习方法不同,也没有 成人 学习中的目的性、坚毅、持续性,不能用成人学习世界的角度来看待、套用在此成长期孩子们的学习中。
  2. 华文启蒙教育的主要 矛盾是如何科 学、高效率地解决孩子们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基础就在于突破2500常用字识认 的瓶颈口。在选择任何教材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静下心来算一算学时、数一数生字量,在孩子们到达12、13岁时是否能够至少识认1500-1800常用字(即国内所说的“脱盲”水平),具有相当水平、可以“持续”学习的阅读能力。
  3. 华文启蒙教学不单只 有“随课文识 字”/”分散识字”、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的唯一教学思路,我 们还有千百年来老祖宗用过的 “随生字表识字”/“集中识 字”教学思路。
  4. 基于北美周末中文学 校有着远远不 足的教学课时以及语言学习、人文大环境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要研究孩子们在5-13岁生长期中 的生理生长条件及相对应的学习世界的方法,对于周末中文学校的5-7岁 孩子们,在他们还在以整体/形 象记忆(死记硬背)方法学习世 界的阶段中,也就是在他们还在学习语言的鼎盛“黄金期”内,就要“退一步、进两步”,把“写”(要求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字义/课文”(要求具有较强的知识、文化背景) 的教学部分暂时先放下来,充分利用孩子们此时期学习世界的特殊方法,专攻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孩子们的识字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再水到渠成地引入“写”的教学内容。至于 “理解”部分的教学内容,则已在专攻自主阅 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完成。
  1. 对比上个世纪中叶国 内开展大规模 扫盲运动的师资水平,我们从事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的师资水平要高了不知多少倍;从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来讲,各种教材已经 改进、提高或淘汰进行了n次,现实是其改进、提高空间都不大了;但是半个多世纪 来的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成果却还 是一成不变,即绝大部分第二代移民经过十来年周末中文学校里的刻苦学习,该没学会中文还是没有学会中文!

“十年磨一 剑”;“十年”正好跟我们的孩子在周末中文学校业余学习的时间大致吻合。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成果的剑没磨出来,不是所 用材料和磨剑的人出了问题就是磨剑的思路、方法出了问题。我们的第二代都是出类拔萃好学生,从事北美华文业余启蒙教育的 师资水平及所使用的教材跟世界各地(不包含母籍国)的比较起来也是不低的,那么,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1】《解开汉字之 谜》, 安子介

【2】根据暨南大学 《中文》教材每册生字量与我校实际教学进度统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