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行驶在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图源:中新网)
2019年7月,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将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国六”全称为“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中国在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排放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自主制定的排放标准体系,其复杂性和难度均大于“欧六”标准,被称为“全球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中国机动车排放标准法规建立较晚,2001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国一”标准。之后发展迅速,标准不断更新迭代,各项指标益趋严格。随着“国六”排放标准即将施行,中国机动车排放标准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升级。事实上,从国一到国六,升级的不仅是排放标准,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中国社会发展变化更值得思考。
首先,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决心的不断提升,为“国六”标准的实施提供了社会基础。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臭氧乃至光化学反应等污染的重要因素,这成为中国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上决心和力度不断增强,各方面的政策举措频频出台。从修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到完善环境监察执法机制,从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到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这些都成为“国六”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重要基础和依据。
其次,中国机动车生产和燃油提炼技术深入发展,为“国六”标准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支撑。为了满足相应的排放标准,各大机动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也在不断突破技术难关,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生态环境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25日,共有75家企业1675个车型257.6万辆车完成了轻型车国六环保信息公开。目前国六车辆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并上市。生产技术达标了,还要求提供更安全环保的燃油。自2019年1月1日起,“国六标准”车用汽柴油已开始全面供应。“国六”标准的实施已经没有技术阻碍。
最后,中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日益完善,为“国六”标准的施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尊重技术的前提下,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情况。如果标准各项指标制定太低,则不能充分起到引导作用;如果制定标准太高,则会对企业和市场形成较大负面影响。“国六”标准的推出,既考虑了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又给予了企业和市场一定适应缓冲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标准尽管会对部分厂商造成不小压力,但这对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将会产生积极影响。与此同时,新标准也对相关监督管理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当前,中国对机动车从生产到流通再到行驶各环节流程形成了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这些都为“国六”标准的施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