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美美与共,演绎亚洲文明大合唱

111.jpg

资料图: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在北京“鸟巢”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五月的北京繁花似锦,夜空的鸟巢星光璀璨。5月15日晚,来自亚洲各国的演员们带来具有各国特色的歌舞节目:日本的和太鼓、俄罗斯的风情歌舞、巴基斯坦的民谣、土耳其的火舞……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展现各国文化特色的同时,为各国人民奉献一出多姿多彩的亚洲风情大联欢。

我们亚洲,文明手握手。29年前,一首《亚洲雄风》歌响彻北京,直至今天依然脍炙人口;如今,在国家体育场“鸟巢”15000平米的舞台上,承载了亚洲各国人民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的《我们的亚细亚》被全场观众共同唱响。这是音乐的魅力,更是文明的力量。几千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正是这样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共同谱写了这支亚洲文明之歌。

文明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相关活动,除了一场开幕式、六个分论坛,大部分都不是庙堂之上的“高谈阔论”,而是促进各国人民文化交流、互学互鉴的生动实践。从奥林匹克公园的景观互动、盛装巡游表演,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亚洲文物联展;从北京、杭州、成都、广州四地举行的亚洲美食节,到亚洲影视周即将举行的电影大师对话、亚洲优秀电视节目展映互播……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化呈现形式拉近了亚洲文明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亚洲文明之所以绵延千年、生生不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展开历史的画卷,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放眼现实的图景,“一带一路”、“两廊一圈”、“欧亚经济联盟”为各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更多空间。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1.6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1.4亿人次,民间交往成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目标,这不仅需要经济科技的发展,更需要文化文明的滋养。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秉持平等的精神,尊重多样的文化,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必定能够续写亚洲文明的新辉煌。(海外网评论员 王法治)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