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保税区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今年召开的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促进综合保税区升级做出部署,提出在综合保税区推广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逐步在综合保税区全面适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综合保税区开展商品期货实物保税交割业务、支持综合保税区率先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等5方面措施。相关人士指出,这5类措施看点颇多,未来综合保税区既要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为培育扩大国内市场、激发内需潜力提供有力支撑。
外贸外资的重要平台
近期,综合保税区消息不断:徐州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国务院批复同意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设立,东莞首个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复,重庆市第四个综合保税区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大伟对本报记者分析,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平台之一,综合保税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已遍布东中西部。在贸易投资方面,综合保税区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很多地方对外贸易的桥头堡,发展贸易新业态、利用高质量外资的主要平台。
“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对我们很有吸引力,未来企业进出口会考虑通过综合保税区。”得知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的消息后,神龙汽车贸易分部经理崔龙表示。2017年,神龙公司向法国返销了14万台发动机,到2019年底,还将出口10万台。“过去直接出口,集装箱走汉新欧铁路出了阿拉山口口岸,才能办理退税,有了综合保税区后,一进区就可立刻退税,大大加快资金回笼速度。”崔龙说。
郑州海关日前介绍,2018年前11个月,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达3102.0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5%,占同期河南省全省外贸总值的61.7%。其中,贸易新业态发展尤其迅猛。
拓展功能培育新业态
“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制度型开放的推进、贸易新业态的加快发展,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的综合保税区还应该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此有必要加快推动其转型升级。”李大伟说。
1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促进综合保税区升级明确提出,培育新业态。如允许区内企业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支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促进跨境服务贸易等。
“综合保税区的功能需要不断拓展、完善,此次会议提到的跨境服务贸易、跨境电商以及保税检测、全球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等新业态都旨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对地方发展开放型经济有很大好处。”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说。
新业态之外,此次会议还特别强调便利企业内销、促进研发创新、推进物流便利化。如允许区内加工制造企业承接境内区外委托加工;综合运用保税等政策,支持研发创新机构在区内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符合条件的物品入区、保税货物点对点直接流转,可免于报关。李大伟认为,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综合保税区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其整体的技术含量,同时将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激发区内企业活力。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支持综合保税区率先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推动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提升。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自贸试验区很多都是在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综合保税区对于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的推广复制,不是原本照搬,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与时俱进地有所调整。“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不能仅仅依托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未来在功能、定位、便利化政策等多个方面很有可能迎来转型升级。”
“相比于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更直接涉及到外贸外资的基础功能,未来综合保税区在率先推广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的过程中,应该与自贸试验区一起对标国际先进水平,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李大伟说。
李大伟进一步表示,总的来看,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促进综合保税区升级,有利于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未来综合保税区会既做内又做外,特别是通过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外贸外资会更愿意过来,综合保税区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同时通过支持加工贸易扩大内销等措施,综合保税区在培育扩大国内市场、激发内需潜力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9年01月05日第03版 记者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