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西雅图Bellevue市警方宣布,为期一周的“Operation On Demand(嫖客打击行动)”胜利结束,超过110名嫖客落网。究竟是怎么回事?被抓的色狼都是什么人?欧美警方在打击犯罪时使用的“钓鱼执法”究竟是否合适?听主页君和你聊聊。
作为华盛顿州最大的港口城市,西雅图一直是美国西部的旅游胜地,但伴随着游客的到来,一些地下产业也悄然兴起。
根据相关数据,西雅图周边已然成为全美第四大嫖娼“圣地”,性交易和人口贩卖数量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
为此,西雅图和华盛顿州警方组织了多次“专项打击”,而最近的一次——由西雅图旁Bellevue市警方组织的行动,刚刚在上周五下午结束,这是当地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钓鱼执法。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Bellevue 警方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针对卖淫业的打击行动,接近20家妓院被封杀。
然而,由于色情业的暴利,每次行动结束风声一过,就会有新的妓院出来填补“市场空白”。于是,警方决定利用这一点,再捞一波“漏网之鱼”。 他们首先在Bellevue市的downtown(市中心)北边租了几个酒店,然后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招妓信息,用一些性感美女图片招徕嫖客。
由于距离上次打击行动结束已过去了很久,嫖客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新店开张”,并未多加怀疑,于是嫖客趋之若鹜。短短一周时间,就有几十名嫖客上钩。
那么,具体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这些嫖客和警方假扮的皮条客会取得联系,然后留下短信描述自己的需求,甚至还有的人会讨价还价——有一个嫖客愿意多付钱换取不戴安全套的“服务”,还有一个因为找旅馆找了半天,要求打折。 最后,当这些色狼出现在宾馆房间,明确表示自己是来睡妓女,并愿意付钱后,拿到充分证据的警员立即出现将之逮捕。
就这样,一周时间内,警方用此种方法“钓”上来了110名嫖客,没收105辆车,两辆摩托和一辆自行车。
“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Bellevue 市警官Marcia Harnden 说,“有无业瘾君子,有电台DJ,有程序员,还有某公司的副总裁。” 大部分是白人,也有亚裔嫖客,有传言称,有大约10人是来自中国的程序员。
警方查获的嫖资
这些色狼年龄最大65岁,最小的22岁。令人尴尬的是,那个22岁的小哥是瞒着家人偷偷去的,被抓后,迟迟联系不上他的父母向警方报警,说儿子失踪了,结果被告知儿子在拘留所呆着…… “很多卖淫女来自人口贩卖网,她们有的故事凄惨的你根本听不下去”。Seattle Against Slavery(西雅图反奴隶贸易)组织的Robert Beiser 对媒体说。
由于此类性交易往往伴随着暴力,很多卖淫女完全是被迫卖淫,她们常常遭到殴打和性暴力。“每当有人为性交易付费,就等于钱流入了那些皮条客和地下妓院以及人贩子的口袋”。Beiser 说。
目前,这些嫖客的案件已经移交当地检察官。
部分人将在本周五被起诉,多数为“嫖妓”罪名,但部分人由于是重复犯罪,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指控。而那些中国码农,很有可能在缴纳罚款和坐牢之后被立即驱逐出境。
“我看他们多数人不怎么后悔”,Harnden 警官说,“相反,他们很多人在担心怎么跟妻子交待,或者怎么跟公司解释公司的车被警察扣了。”
很多小伙伴听到这个新闻时,第一反应恐怕都是:“美帝也玩钓鱼执法?” “这样的执法行动合法吗?难道不是引人犯罪吗?” 主页君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究竟什么才是“钓鱼执法(Sting Operation)”。 众所周知,类似贩毒,盗窃,卖淫一类的违法犯罪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原因在于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犯罪分子可以获得暴利,而执法机关打击犯罪者往往面临着目标过多,人手不足等方面的掣肘。
这时候,从“源头”打击就变成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正所谓“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直接打击黑市的“消费者”,让市场不敢消费,犯罪者变得无利可图,犯罪自然会大大收敛。同时,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放出“鱼饵”,也可以方便警方获得关键证据。
这就是钓鱼执法的理论依据。
1999年,密苏里州男子迈克尔·尤金·法利斯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叫温蒂的“未成年少女”,随后两人还通了电话。法里斯多次怂恿温蒂讲出自己家地址,以及询问女孩“父母什么时候不在家”。 在得到确切信息后,兴奋的法里斯开车数百英里到了温蒂家,但等在那儿的不是妙龄少女,而是警察和手铐。
原来所谓的温蒂不过是警察伪装的而已。法里斯最终被判57个月监禁。 2009年10月22日晚,纽约市警局布鲁克林南区,一名未成年人进入一间华人酒吧买酒。酒保没有按照规定检查证件就卖给了他。 顾客走后不久,警员就上了门,酒保和店主被双双逮捕——这是布鲁克林南区指挥勤务中心风化组组织的一次钓鱼执法,旨在打击违法商家贩卖酒品给未成年人的行为。
进入互联网时代后,部分犯罪变得越发隐蔽,但相应的,警方的钓鱼手段也越发高超。
2011年7月14日,美国驻伦敦大使馆外交安全人员詹姆斯·查尔斯·卡菲尔蒂收到了一封广告邮件,邮件介绍了一个儿童色情音像制品网站,并附上了访问密码。
这位詹姆斯先生正是一个潜藏的恋童癖,电脑中收藏了数以千计的儿童色情物。他很快就访问了这个网站,输入密码准备在线“欣赏”。然而,视频却迟迟缓冲不出来,扫兴的詹姆斯退出了网页。
但他不知道的是,这封邮件是FBI 精心设计的。
FBI 早在几年前就在一个被打掉的儿童色情网站购买名单上发现了詹姆斯的邮件地址。为了确定詹姆斯确实牵扯其中,FBI 做了一个假的儿童色情页面,发了个地址和密码给詹姆斯,詹姆斯果然上钩。
在他回到美国后,警方立即上了门。凭借那次访问记录和在电脑硬盘里查获的文件,法院最终判决詹姆斯有罪。
在上面这些案例中,钓鱼执法都获得了成功。然而并不是每一次类似行动都毫无争议。
事实上,美国警方和FBI 已经屡次因为钓鱼执法是否越界,引发舆论和媒体的强烈质疑。
原则上来说,设下诱饵引诱本来就想犯罪的人来咬钩才是合理合法的钓鱼执法。而如果执法方刻意勾引本没有犯罪倾向的普通人去犯罪,甚至为其提供犯罪方法和思路,那就不是“Sting Operation ”,而是“Entrapment(构陷)”。
2013年一个下午,旧金山市Tenderloin 区,一名男子站在汉堡店的遮阳棚下,这时一个背着背包的人和他搭讪,并鬼鬼祟祟地向他展示自己包里的三部iPhone 手机。
背包男表示,这些手机都是他偷来的,可以便宜卖给男子。男子动了心,开价100美元。背包男收下现金。
随后仿佛从天而降般,四名便衣警察出现,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的男子被逮捕了——这一起由旧金山警方策划的“钓鱼执法”行动,又钓上来一条鱼。
近几年,旧金山,纽约等城市的数码产品盗窃问题愈演愈烈,尤其是旧金山有近一半的市民持有iPhone,数量全美最高。相应的,iPhone 黑市交易也成了旧金山的头疼问题。
在打击盗窃犯罪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旧金山警方设计了直接打击“买赃者”的钓鱼执法行动。由警察扮演销赃的小偷,一旦有人购买即逮捕此人。
警方希望借此散播恐慌情绪,让人不敢买赃机。警长乔伊·加里蒂(Joe Garrity)表示:“如果偷来的手机卖不出去,那么就没有市场。我们正在从源头进行遏制。”
但媒体和公众对这一行为的看法并不统一,有律师质疑这样做简直是引诱普通市民犯罪。“他们只是贪小便宜,根本没打算参与犯罪”。旧金山地方检察官乔治·加斯科恩(George Gascon)也表示这样做效果并不显著,因为多数赃物都被卖到了国外。
此外,在纽约的一次钓鱼执法也引发了巨大争议。2011年,纽约布鲁克林区,20岁的罗伯特·泰斯特(Rbert Tester)遇到一个卖iPhone 的人,罗伯特最初明确表示没有兴趣,但来人一直在苦苦哀求,并称自己需要钱给女儿买圣诞礼物。动了恻隐之心的罗伯特最终买下了手机,却没成想因此而被逮捕。
罗伯特认为警方的行为完全是栽赃陷害。卖家当时根本没有告诉他这手机是偷的,而且他的购买行为完全是因为同情卖家的“遭遇”。尽管警方随后撤销了对罗伯特的指控,但罗伯特还是向纽约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赔偿。 “找到专门收购被盗数码产品的黑市商人是一回事,而引诱守法年轻人去‘购买’便衣警察的商品完全是另一回事。”纽约市议员文森特·詹特尔(Vincent Gentile)如是说。 总的来说,钓鱼执法属于一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手段,有时可以起到显著的打击犯罪效果,有时也免不了会卷入争议之中。不过对于留学生来说,这些并不重要,出门在外,洁身自好,遵纪守法,钓鱼也钓不到你我的头上嘛。
来源:INSIGH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