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涉外部门的设立,意义重大

图片1.jpg

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王勇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图源:中新网)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其中有两个新部门的设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是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一个是国家移民管理局。

根据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机构改革方案说明,国际发展合作署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对外援助战略方针、规划、政策,统筹协调援外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推进援外方式改革,编制对外援助方案和计划,确定对外援助项目并监督评估实施情况等。

拟组建的国家移民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协调拟定移民政策并组织实施,负责出入境管理、口岸证件查验和边民往来管理,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国籍管理,牵头协调“三非”外国人治理和非法移民遣返,负责中国公民因私出入国(境)服务管理,承担移民领域国际合作等。

首先,这两大部门的设立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中国需要更高水平的对外援助组织和实施服务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对外援助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后,中国基于自身实力向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促进了南南合作。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对外援助的广度、深度都在不断拓展。但由于该项工作分散在商务部、外交部等多个部门,援外存在“碎片化”的情形,在组织协调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在新时代,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原有的机构设置不能满足形势和工作开展,中国需要更好地整合国内资源,组织协调对外援助工作,参与全球治理,服务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设立符合这样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需要更多的国际化人才,这其中有大量外籍人士。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1990-2015年,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口已从37万人增至97万人,25年间增长了60万人,年均增长2.4%。这些外籍人士来到中国就业、经商、留学、旅游,说明了中国对外吸引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有能力为各国专业化人才提供体现其价值的平台。未来,前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将会越来越多,需要更加合理、高效的出入境、移民方面的管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设立将公安部的出入境管理、边防检查职责整合,建立健全了签证管理协调机制,有力促进国际人才引进与交流,便于政府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实现依法管理。

此外,涉外新机构的设立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的进一步体现。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世界绝大部分的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然而,现行的国际秩序在推进全球治理,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受惠于全球化,得到自主发展仍然有很大缺陷。特别是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附加各种条件,对援助设置各种限制,这反而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负担,特别是让一些重债穷国始终徘徊在世界整体发展的边缘。而中国的对外援助是真心实意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目前已经免除了20多个非洲国家2015年底到期的无息贷款债务。在新时代,国际发展合作署的设立让中国的援外事业更好的体现出中国参与国际治理的水平与能力,从制度上和机构上确保对外援助的统筹协调,高资金使用效率,把中国的一些成功经验更好地得到因地制宜地运用。与其他国际组织协同合作,更好地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和条件。

最后,这也是中国国际主义精神和中国国际责任的进一步彰显。中国应对人类有较大贡献,这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与追求。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不再仅仅停留在“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的时代。根据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对外援助(2014)》白皮书显示,2010年至2012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一半的对外援助资金流向非洲。另据美国的一项数据统计,在2000-2014年间,中国向世界非洲、中东、亚太、拉美及加勒比海、中东欧等地区承诺的援助金额逾3500亿美元,覆盖了140个国家或地区的4300多个项目。如今,中国对外援助任务量越来越大,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综合,需求的人才也越来越专业化,对接的国际机构和组织也越来越多,对外援助工作的战略地位也有了比以往有了更明显的提升。设立国际发展合作署后,中国的对外援助将更加系统化并将展现专业化水准,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繁荣。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分享: